您的当前位置:

刘少奇主席视察伊春林区

附录

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伊春纪实

刘少奇主席视察伊春林区


  1961年7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在林业部副部长张昭、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的陪同下,来到带岭视察工作。晚7时,刘少奇主席乘座的专列开进了带岭贮木场的专用线。
  到车站迎接刘少奇主席的有伊春市委书记王钊、带岭林业实验局党委书记张子良。在刘少奇主席乘座的专车内,张子良详细地汇报了带岭的人工更新造林情况,刘少奇主席仔细地听取了汇报后,指示说:“你们要搞一部分观察林,看看是人工更新好,还是天然更新好。”刘少奇主席还详细询问了工资问题,经济核算问题以及生产任务问题,他不顾旅途上的疲劳,一直听取汇报到午夜零点左右。
  7月21日,天空阴云密布,道路泥泞。随行的人员都劝刘少奇主席不要去林场了,等天晴了道路干了以后再去,可刘少奇却坚持要去。中午12时10分,刘少奇与随行的人员一起乘森林小火车去凉水林场视察。小火车行驶到凉水林场以后,离要去的山头还有1公里多路,因为刚下过雨,山路坡陡路滑,人们都劝刘少奇在下面看看,不要到山上去了,而他却坚持要去。刘少奇拄着一条拐棍和随行人员一起登上了山顶,在山顶上的一座木结构瞭望塔上,刘少奇放眼纵览巍巍群山、滚滚松涛,称赞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他一会指着那片采伐迹地问是那年采过的,一会又问迹地上留下的母树,为什么倒了那么些?他兴致勃勃地走到人工栽植的小落叶松和红松跟前,询问是那年栽的,多少年能长成大树?刘少奇满腔热情地关心林业事业的举动,深深地感染了周围的陪同人员,大家都忘记了阵雨的凉意,感到浑身热乎乎的。
  从凉水林场返回带岭的途中,刘少奇主席又视察了带岭植物标本园。仔细地观察了植物园里各种树木生长情况。
  7月22日中午12时半,刘少奇又乘座森铁小火车去寒月林场视察。下车后,刘少奇身穿一件普通的雨衣,沿着婉蜒的山路,一直走到生产作业现场,考察木材生产的全过程。他首先观看了孟昭贵的伐木作业表演,并和孟昭贵亲切地握手。当孟昭贵十分熟练地把一棵红松树伐倒后,刘少奇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之后又去参观集材和装车等项工序。
  晚9时,刘少奇从寒月林场回来,刚吃过饭,又不顾一天的劳累,邀请带岭林业实验局的党委书记、局长、财务科长、农副科长、凉水、寒月、北列林场和机修厂的书记、主任、劳动模范、区委书记、妇联主任等20多人到他的列车上座谈。座谈会开始以后,由带岭林业实验局副局长关士才和区委书记车庆文分别作了简短的汇报。刘少奇询问了职工群众的生活情况,了解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大家反映:在林场生活费衣报、费鞋,买衣服、买鞋困难;林业工人在野外工作,晚上收工后想喝点烧酒也买不到。刘少奇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说:“林业工人是不是住的分散一点好,没有房子住可以自己盖,互相帮助盖,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就会盖得快一些。也可以自建公助,盖到什么地方应该有个规划”。他还对张昭、李范五说:“穿衣、穿鞋有困难?应该帮助解决嘛”!就在刘少奇离开林区不久,就给山上工人每人送来一双胶鞋,15尺布,一套秋衣裤,同时还送来了烧酒。
  在座谈会上,刘少奇还问大家“工人们为什么愿意拉大木头,不愿意拉小木头呢?”大家说:“拉大木头用工少,挣钱多,拉小木头用工多,挣钱少,所以出现了拉大不拉小的现象”。刘少奇谦逊地说:“我是个外行,提几个问题你们考虑一下,这里主要是伐木和造林两件事,现在国家和老百姓都需要木头,要把木头都拉下来。”刘少奇还对人工林的包栽、包活加奖励的办法,以及林区群众组织起来发展家庭副业,开荒种菜,自己动手改善生活等问题作了具体指示。
  7月23日10时许,刘少奇主席的专车驶离带岭,赴五营区进行视察。在列车进行途中刘少奇主席再一次邀请带岭区、局领导干部张子良、车庆文、关士才等11人到车上进行座谈。刘少奇主席听取大家发言后,对林区人民公社的作用、发展林区农副业生产及多种经营、山特产品采集、人工造林质量、充分利用枝桠、提高伐区小径木集材定额等问题作了具体指示。列车到达南岔后,刘少奇主席与大家依依告别。
  下午,列车在雾雨蒙蒙中驶进伊春车站,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宫殿臣等被召上专列,陪同刘少奇主席前往丰林林业局视察。24日早饭后,天下起了小雨,按原定计划要换乘森林小火车去山上看采伐。还去不去呢?陪同人员有些犹豫,刘少奇主席象看透了人们的心思,催促说:“一切按计划进行。”森林小火车到达丰林第四林场时雨下得更大了,要看采伐现场,还得翻过一个山包,路滑难走,刘少奇主席当时年过花甲,陪同人员怕他淋坏了身体,提议在林场附近看看林子,不要到采伐区里面去了。可是刘少奇坚决不同意,他说:“战争年代下雨行军打仗是家常便饭,现在下点雨上山有什么关系。”于是,大家换上了雨衣水靴,冒雨登山。刘少奇主席一面攀山一面向陪同的伊春领导问这问那。看到采伐过的山场堆放着一堆堆采伐剩余物时,问:“这些枝枝桠桠、棍棍棒棒,扔在山上太可惜,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让它为人民造福嘛!”陪同视察的宫殿臣介绍说:“这些东西扔在山上,不仅严重浪费,而且对森林的恢复还有影响,一是影响更新造林,二是枝桠腐烂容易引起病虫害;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力量把它拿下去。”刘少奇抓住这个问题,多次同伊春林区领导商量如何把这些小木头拿下来和怎样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刘少奇主席回到北京后,还惦记着这件事,又专门派《红旗》杂志编辑部吴江来林区作调查,和伊春有关部门共同研究伐区剩余物、发展木材综合利用、营造林、林价、林区职工生活等问题。
  刘少奇主席了解情况非常仔细认真,一路上,他从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到林业管理体制,从植物的特征到森林的形成,从木材采伐到综合利用,从林业生产到林区生活,没有问不到的。他看到一个小山包耸立着一些黑木杆子,问是怎么回事。陪同的人员说:“这是一片火烧迹地,是发生山火造成的。”刘少奇又问:“山火是森林的大敌,你们采取取什办法制止呀?”陪同人员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群众性的打火办法。如“早打、打了,晚上打火,白天休息”等。刘少奇接着又问:“你们讲的都是打火经验,有没有预防的呢?”宫殿臣介绍了多年来组织群众打烧防火线预防森林火灾的体会。刘少奇听了非常高兴,连连点头说:“好,你这叫以火治火,变火害为火利”。
  7月25日,刘少奇主席从丰林林业局返回伊春,专列停在伊春木材加工厂的专用线上,刘少奇主席不顾几天的疲劳,又视察了伊春木材加工厂。当晚又接见了伊春市委书记处成员、市委常委和各林业局(厂)党委书记,并作了重要讲话。刘少奇主席根据在伊春的调查所得,着重讲了林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森林更新、综合利用、林业管理体制以及如何加强林区思想政治工作等。刘少奇主席的讲话言简意深,听了使人倍受教育启发。在刘少奇主席即将离开伊春之前,还为伊春亲笔题词:“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尽可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