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人口第一章 人口状况第一节 人口来源 据考,近代七台河有人定居的时间比较晚。1913年从辽宁省凤城县和西丰县一带先后有10来户人家迁到此地,以开垦荒地谋生,居住在新兴区一带。随着自流人口的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小自然屯。土地改革时,发展成300多户的小村屯,是勃利县十二区区政府所在地,人口有6194人。
1949年七台河总人口9194人。
随着矿区建设的发展,七台河市人口迅速增多。1957年总人口达13445人。1949年至1957年的9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19.38‰。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七台河镇总人口51060人。1965年成立七台河特区时人口达69653人。1970年建市,人口增加到100282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259857人,比1964年增长408%,平均年增长9.5%。1983年11月,七台河由地辖市为省辖市,宝清县的宏伟乡、岚峰乡划归七台河市所辖后,市区人口增加到260186人。到1985年,七台河市拥有人口309912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66362人,占总人口的53.68%;未落常住户口人数为56499人。
七台河市的人口来源,可分为当地人口和建矿以后的外来人口。当地人口主要来自辽宁、吉林、河北、山东等省。
1958年以后,随着矿区的开发建设,外来人口逐年增多。建矿初期从老矿区鸡西、鹤岗、双鸭山陆续调来支援新区开发建设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七台河定居。由于煤炭工业的崛起,与之相适应的政权建制不断加强。到1983年省辖市后,全省各市(地)、县先后有大批干部、工人及家属迁入七台河市;市内各国营煤矿和地方煤矿大量招用新工人,使七台河市的人口增加速度较快。
1985年各区人口情况表
表3—1
单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