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供热

第四节 供热



  1960年以前,一直沿用古老的火炉取暖。1960年七台河镇政府(政企合一)为改善环境,安装了一台旧锅炉,用于解决镇政府办公室的取暖。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采用锅炉取暖的单位越来越多,到1982年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共有锅炉377台。
  1982年末,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经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在中心区实行集中供热,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截止1985年末,用户已发展到22家,总供热面积53940平方米,供热管网1715米。
  一、热力公司
  1982年全市普遍采用小型锅炉分散供热,能源损失、浪费、污染十分严重。根据市总体规划,为深入贯彻国务院4号节能指令,将市政府下设的水暖维修队由股级晋升为科级单位,成立市水暖公司,为事业单位,隶属市房地产管理处领导,负责中心区的集中供热工作和工程建设。1983年末,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组建,市水暖公司划归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领导,职责范围不变,名称改为市热力公司。职工79人。1985年热力公司由事业转变为企业,职工98人。
  二、集中供热工程改造和建设
  实行集中供热以后,主要靠水暖维修队原有的锅炉及2台kH2H2—5锅炉和1台蒸气炉维持近万平方米的供热。1983年水暖公司开始着手考虑中心区供热长远规划,投资55万元对原有的锅炉系统及管网进行改造。购进安装了一台SHW—360—13/130热水锅炉(六吨),由哈尔滨锅炉水暖安装队安装。扩建锅炉房160平方米,由房产工程队施工。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对化验、防尘、除污系统进行了改造。自行设计加工了加落器、水利冲灰器、除污器等。敷设了山湖大街西侧595米的地沟管道工程。这项工程由矿务局设计处设计,水暖公司施工,设计规格为1.8米×2米,管路系统采用Φ273和Φ108钢管,接口采用焊接技术,共设6个检查井、34个阀门。1983年前仅有的一台SHW360—13/130锅炉维持供热,2台KZH2—5锅炉备用,蒸气炉报废。
  1984年热力公司兴建了大同西路公安局至房产局540米的管道工程,由市勘测设计院设计,热力公司施工,首次引进了聚氨脂硬泡塑料保温工艺。由于引进了这项技术,管道采用直埋敷设法,节约了资金。整个工程共设检查井7个,阀门16个,管路系统采用Φ340、Φ213、Φ218钢管,接口采用焊接技术。市政府至公安局过大同路管道采用地沟方式过道,1984年10月并网投入运行。
  1985年敷设房产局至市防疫站180米的直埋管道工程,设检查井3个,阀门6个。管路直径为Φ159钢管。由于用户不断增加。仅靠一台SHW360—13/130锅炉运行满足不了需要,开动了2台KZH2—5锅炉同时运行。
  截止1985年底,原有工程改造建设累计投资82.4万元。
  三、用户收费价格
  (一)、主要用户
  1982年实行集中供热,主要用户有市委、市委铅印室,部分住宅、宾馆。
  1983年增加市政府办公楼及政府车队、市工会活动馆,市广播电视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图书馆、老干部局。1984年增加用户有市公安局、市第四中学、市房地产管理处、市环境保护局、市建筑设计院、市标准计量局。1985年增加用户有防疫站、市卫生局、市教育学院、市邮电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城市建设局、第四中学教学楼。
  自1982年实行集中供热到1985年,用户发展到22家,总供热面积52043平方米。
  (二)、收费及价格
  1984年以前,热力公司是事业单位。全市各事业单位或各大机关不交纳费用,供热所需费用一律由财政拨款。1985年由于用户增加,其中一部分单位为个体企业单位,财政无法支付供热费用。为了便于管理,市政府决定,将热力公司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所有用户一律实行收费。收费标准参照全省各市(地)供热收费标准,结合七台河市实际情况,按散热器散热面积计算,将不同规格的散热器折核成大六零标准。每片每月收费18.94元。

  主要用户收费情况一览表
  表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