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勃七铁路修建

第八篇 交通

第一章 铁路

第一节 勃七铁路修建


  1958年3月,勃利县副县长毕福山建议:“由县里自筹资金,向东部山区修建勃利至七台河铁路”(简称勃七铁路)。他的建议,得到了中共勃利县委的批准。县委决定以县委书记高岱为首组成筑路领导小组;并组成以毕福山(副县长)为总指挥,以孙志鹏(副县长)、王动(公安局长)、李清平(财贸部长)为副总指挥的勃七铁路修建总指挥部。内设办公室、工程设计处、财务组、材料组、施工组、运输组、车辆组、总务组、调度室等9个办事机构。
  勘察设计工作,由指挥部工程设计处主任梁殿民(林口铁路分局总工程师)负责。历经60天的艰苦勘察、论证,于同年6月5日开始施工。
  修建勃七铁路,除勃利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外,得到了外地各方面的大力支援。在人力上,桦南县支援1400多人,汤原县支援1900多人;在物资上,国家铁道部批给钢轨3200吨,鱼尾钣190吨。
  修建勃七铁路的近万人筑路大军,不畏艰难险阻,逢岭开道,遇沟填平,闯过了“五关”:第一关,是从互助到大草甸子地段;第二关,是从大草甸子到石子山;第三关,是新民屯附近的大崴子;第四关,是大个子岭;第五关,是从缸窑沟到七台河。
  勃七铁路全线路基共使用土方45万立方米,还使用钢轨3258吨,道钉105吨,枕木50170根,鱼尾钣217吨,螺丝26吨。全线造价525万元,比国家规定的国标路每公里造价40万元,降低62.5%。
  勃七铁路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经牡丹江铁路局检查验收,于同年11月20日上午10时通车。在隆重的通车典礼仪式上,国家铁道部的费处长、合江地委副书记徐咏之等领导讲了话。勃七铁路的建成与通车,开创了全国第一条民办铁路的篇章,为七台河煤田开发提供了条件。
  随着煤炭外运量急剧增长(1965年发送吨数为88.7万吨,1969年增加到122万吨),为解决七台河老站区难以承受的外运任务,经国家铁道部、煤炭工业部决定,接原终点站的铁路向东延伸10公里,建立新站区。这一修建任务,是由铁路部门、七台河特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七台河矿务局共同承担的。1969年2月开始筹建,1970年开始施工,1971年5月1日竣工通车。至此,七台河终点站位于勃七线35公里939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