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地建设
第二章 蔬菜生产
第一节 基地建设
蔬菜生产在建市(1970年)前后栽培技术落后,品种比较单一,商品率低。1973年市委确定了红旗公社以菜为主,发展副食品生产的方针,并把红光、太和、红新、红旗、红胜、东升、八道岗、桃山等村为蔬菜专业村。同时,在茄子河配置新富二队、茄子河一队做为后备菜队。从而初步形成了蔬菜生产体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对蔬菜产销体制和价格进行了调整。生产由指令性计划变为指导性计划,蔬菜由统购包销改为产销放开,多渠道经营。进一步调动了菜农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为加强蔬菜基地建设,解决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不稳定性,本着方便生产,方便供应的原则,市蔬菜产销办提出了,保住红旗乡(老菜区),加强桃西乡(中心区),发展八里乡(新菜区)的总体规划。提出基地建设的三条标准。即:1.春菜基地面积不小于300亩,夏菜面积不小于500亩,秋菜面积不小于1000亩。2.旱能灌,涝能排,肥力高的高产稳产农田。3.要有配套的保护地栽培设施。保证冬春两季供应新鲜蔬菜或调节淡季蔬菜,实现产品种类多样化,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蔬菜保护地栽培方式分为早熟栽培、延后栽培、冬季栽培、简易栽培、软化栽培等。
一、春菜基地
红旗乡红旗村、桃西乡桃南村、桃山村。八里乡的东河村、茄子河村。他们具有一定规模的温室、大棚群和较强的技术基础。1985年面积达409亩,亩产2469斤,总产101万斤,商品量81万斤。主要品种有:小白菜、菠菜、香菜、葱、韭菜等。家庭庭院温室具有规模小、贡献大、收益高、经营灵活、成本低、好管理等特点,使春菜生产具有很大活力。如桃西乡桃山村共有37栋温室,而家庭庭院温室就有21栋,达1600平方米,1985年仅韭菜1个品种就供应商品菜1.92万斤,还有白菜、香菜、菠菜等。
二、夏菜基地
主要有红旗乡太河村、红新村、桃西乡的桃南村,八里乡的新富村、中河村。这些村都具有一定规模和配套的温室大棚和较丰富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桃南村的茄子大垄加地膜覆盖平均亩产7000斤。李永久、李永洲兄弟俩栽培的大垄地膜加二层棚的茄子亩产超万斤,栽培的黄瓜提早20天上市,晚延长40天。不但调节了市场供应,也增加了收入。1985年,夏菜面积2542亩,亩产2742斤,总产达697万斤,商品量达592万斤。
三、秋菜基地
主要有:红旗乡红光村、太河村、桃西乡红岩村、八道岗村、八里乡东河村、中和村、新富村。秋菜以白菜为主。1985年,秋菜面积8653亩,平均亩产5309斤,总产达4594万斤,商品量3675万斤。
四、种子基地
为解决蔬菜种子多、乱、杂的问题,经蔬菜产销办与农业、种子部门共同调查,筛选,选择性状好、品质优、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做为推广当家品种。番茄有:鲜丰、自制15、强丰、强力米寿、齐研矮粉、东农702。青椒有:三道筋、巴彦、双富、牛角椒、羊角椒。黄瓜有:长白密剌、佳木斯密剌。豆角有:晚豆角、油豆、早豆角、沙克沙。秋白菜有:新牡1号、牡白1号、龙白1号、佳白1号等。1983年,开始繁育,品种由茄果类的茄子、青椒、发展到黄瓜、菜豆。为加快繁育,除自留、自选、提纯复壮外,又在安徽省宿县、山东省宁阳、泰安、平度、昌邑;河北省青县进行大宗菜籽的繁育生产,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大葱、甘蓝、芹菜、圆叶菠菜等。1983—1985年共繁育10万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