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草原与饲料

第三节 草原与饲料


  一、草原生产能力与利用现状
  建国初期,本市草场总面积471984亩,建国后,随着勃利县大批移民和煤炭生产的开发。大量垦荒,从1949年至1979年31年间累计垦荒面积177726亩,历史开荒最多的1969年开荒27334亩,最少的1962年开荒545亩。1983年草场资源调查,市属草场面积26.61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为21.78万亩。由于无人管理,使草场植被、草产量、载畜量,牧草质量下降,利用率低。
  草场分类:全市草场可分草木沼泽类、沼泽草甸类、灌丛草甸类的三大类。
  (一)草木沼泽类:
  此类草场主要植被是苔草、睡草、杂类草。分布在东北部大小泥鳅河中上游和其它山间小河汇合区。面积39655亩,占草场面积的17%。产草量6186万斤,载畜量16948个羊单位。
  (二)沼泽草甸类:
  1.草甸土根茎禾草组,主要植被:小叶章、芮德苔草、杂草。分布在本市西北部倭肯河流域。面积为28641亩占草场总面积12.2%,产草量2967万斤,载畜量8129个羊单位。
  2.沼泽土根茎禾草组,主要植被:小叶章、杂草类。在本市东北部大小泥鳅河、岚棒河和其它山间河滩地区。面积67452亩,占草场总面积28.8%,产草量11.8万斤,载畜量32562羊单位。
  (三)灌丛草甸类
  1.暗棕壤丛沙草组,主要植被为胡枝子、榛、乌苏里苔草、野古草、杂类草,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山谷中和其它低的丘陵地区。面积58146亩,占草场总面积24.8%,产草量4087万斤,载畜量11119个羊单位。
  2.暗棕壤根茎禾草组,主要植被为胡枝子、榛、大油芒,辣叶铁线莲、杂类草。主要分布在市中部地势较高的丘陵地带,面积40304亩,占草场总面积17.2%,产草量3155万斤,载畜量为8646只羊。
  二、饲 料
  除草场和粮食精料外,农作物秸秆类、各种作坊加工副产品糟渣糠夫类及青绿多汁饲料是发展本市畜牧业的重要饲料资源。
  农作物秸杆类,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在本市有稻草、谷草、玉米秸、小麦秸、豆秸等可供饲用,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为1049万斤,载畜量为5753个羊单位,此类饲料特点是纤维素含量多,但适口性差,消化率低,营养价值低。合理加工与其它饲料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利用率。
  豆腐坊、粉坊、酒厂、榨油厂、米面加工厂遍布本市城乡,全市共有豆腐房108个、粉房16处、榨油厂29个、米面加工厂90座,年产量约400万斤左右。
  青绿多汁饲料有:
  (一)天然草地青绿多汁饲料:羊草、三叶草、马齿苋、甘蓝、白菜、苍耳、芥菜、灰菜以及各种山野菜。
  (二)人工栽培的青绿多汁饲料:苜蓿、甘蓝、白菜等蔬菜的边叶,饲用玉米、胡萝卜;饲用甜菜等。块根类;马铃薯等块根类;西葫芦、南瓜等瓜类。
  用上述两种饲料作原料加工成的青饲料,具有价值高、多汁柔软、适口性强、易于消化、利用率高,是饲养家禽畜的优质饲料。
  1985年,粮豆面积208761亩,粮豆亩产310斤,粮豆总产量达到6483万斤,按年末鸡存栏24万只、猪存栏10000头、黄牛5724头、羊3288只,按标准定量计算,鸡与猪共需精料2300万斤,仅占全市粮豆总产量35.6%。由此可见本市粗、精饲料完全可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1984年,开始建立七台河饲料公司,建2处饲料加工厂,由过去单一饲料向配合饲料方面发展,年生产量达6000吨鸡饲料,基本上保证鸡饲料的供应。

  草场等级载畜量情况表
  表10—14
          单位:亩、斤


备注:1.亩产草量系指生物产量。
   2.牧草可利用天数为365天。
   3.每单位用食量按10只计算。

  历年畜牧业产值、人均收入比重统计表
  表10—15
  单位:万元、元



  续表10—15



  1960~1985年畜牧生产情况表
  表10—16
             单位:头、只



  续表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