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调拨

第二节 调拨


  调入与调出:七台河市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新兴煤城。伴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人口日益增多,作为保证城乡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粮食生产与供应上,大体经历了产大于销,产销平衡,销大于产的三个历史演变过程。
  1965年至1969年,七台河为特区期间,城镇人口6万左右.年粮食征购量为44万斤,消费量为34万斤,调入平均为4600万斤,调出粮食为5500公斤,平均每年净调出900万斤。除特殊歉收年外,粮食自给有余。但粮食加工能力低,成品粮基本靠调入。
  1970年至1983年地辖市期间,由于人口猛增,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虽然粮食单产增加,但粮豆总产下降。此期间粮食销售靠少量调入平衡供需矛盾。1973年总人口为13.3万人,总消费5960万斤,征购1414.6万斤,调入粮食5928.8万斤,调出粮食为812万斤,净调入粮食达5116.8万斤。
  1985年全市人口已达31万人(不含自流人口)总消费量为1.5亿斤,粮食征购4200万斤,粮油加工量为2000万斤,调出大豆2351万斤,调入粮油12888.6万斤,净调入量达10537万斤。

  七台河市1965—1985年粮油调出、调入情况统计表
  表13—1
                     单位:千市斤



  1956-1985年粮豆产销余情况统计表
  表13—2
               计算单位:亩、斤、人、万斤、头


  
  1985年粮油品种调入调出情况表
  表13—3
              单位:千市斤



  调运:七台河市粮油调运工作坚持“统一调拨,好粮外调,合理运输”和“先中央、后地方;先军需、后民用;先重点、后一般;先种子、后商品粮”的原则。粮油调运可分为省、地间调运以铁路运输为主;市内调运以粮食车队为主的两个业务环节。随着煤炭生产开发,矿井增加,供应网点多而分散,公路运输战线长,给粮油运输带来了困难。为保证供应,合理运输,市粮食局于1975年7月1日成立粮食车队,隶属粮食局直接领导。车队属经济独立核算的国营企业。内部按车次、产量(运输量、周转量)、运输收入、运输成本(燃料消耗、月台磨损修理工时)实行定车、定任务、定消耗、定利润单车核算的定额管理办法。在促进生产,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做到时间少,里程短,费用少,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完成粮油运输任务。1984年10月成立粮食食品供应公司以后,车队划为公司领导。建队11年来,随着粮油运输事业的发展,车队由小到大,车辆由少到多,由1975年仅有4台拖拉机和部分马、牛车,发展成为拥15台汽车,51名职工,年运输量达7000多万斤的运输队伍。

  粮食车队逐年变化与运输量情况表
  表13—4
               计算单位: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