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岁时节令

第三节 岁时节令


  春节:春节是人民群众传统节日,也叫“过年”。解放前,过年家家户户剪窗花、贴春联摆香案、供“家谱”,红烛双烧,香烟袅袅,摆供品奠祀祖先。还供天地、财神、灶王等。半夜烧香、烧纸、放鞭炮,叫“发纸”。提灯迎财神。然后一家人团团围桌吃饺子。饭后开始给长辈叩头、拜年,长辈给“压岁钱”。
  解放后,国家规定春节假日为3天,家人团聚,举国同欢。腊月三十“除夕”人们彻夜不睡,夜半家家燃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正月初一至初五,走亲访友拜年。
  元宵节:也为上元节。家家吃元宵。旧时元宵节夜晚各家上坟送灯。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烟花。秧歌队举着各式彩灯上街表演。
  近几年,七台河市每年举办元宵灯火晚会。人们纷纷涌向街头观赏灯展和五彩缤纷的礼花。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汉、满族都吃猪头,旧时,各家用麦秸和花布扎“龙尾”,给小孩戴上肩头,祈祷一年风调雨顺,预祝五谷丰登。
  清明节:古有“踏青”、扫墓添土之俗。解放后,每年清明节,各机关团体和学校都举行祭扫烈士墓活动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民间多数保持上坟扫墓的习俗,寄托哀思。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五午节,人们早起,到野外散步、游玩,采艾蒿插入房沿下,家家门挂上彩纸葫芦。为了驱虫去病以图吉利人们佩带香荷包,小孩手和脚腕上系五色线,端午节主要食“粽子”。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有上坟填土的习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农村要杀猪备菜。入夜,明月升起,家家在院内摆供桌、香案、置月饼、西瓜等供月。解放后供月已废除,月饼和西瓜等成为节日不可缺少的食品。时值秋高气爽,多数人家有围坐院内,边吃水果边赏月的习惯。中秋节含有庆丰收和一家人团聚之意。
  小年:旧时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上吃饺子,白天打扫室内外卫生,准备迎接春节。晚上祭灶,送“灶王”升天。人们吃麦芽糖,并以粘“灶王”嘴,意嘴甜心也甜,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解放后祭灶此举已不见、而洒扫吃饺子过“小年”的习俗一直延续。
  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公历纪年,把公历1月1日做为年度交替的日子。国务院规定为法定假日,全国休假1天。
  国际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民主,妇女解放而斗争的节日。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于1949年12月规定3月8日为妇女节。
  中国青年节:为了继承发杨“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革命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每逢青年节,由各级党、团组织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及举行纪念活动。
  国际劳动节: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于1949年12月规定5月1日为劳动节。每年“五一”劳动节都举行纪念活动或表彰奖励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国务院规定法定假日1天。
  中国共产党诞辰: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布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决定每年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届时各级党组织都举行纪念活动、表彰奖励各条战线上优秀共产党员,庆祝党的生日。
  建军节: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届时各地举行“拥军爱民”等庆祝活动。
  教师节:教师节始于1985年9月10日。为振兴教育事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国务院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节日期间召开先进教师表彰大会,举办座谈会等活动。教师休假1天。
  国庆节:1O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国务院规定法定假日两天,各地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