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张华

张华




  张华,汉族,1958年10月10日出生于黑龙江省虎林县的一个革命军人家庭。1964年,张华随父母工作调转到饶河县。1975年7月,张华高中毕业后,到县农场参加劳动锻炼。1976年5月,张华父母又从饶河县调转到七台河市工作。
  1977年,张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9年夏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同年8月,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入党后,张华在日记中写道:“一个合格的党员,应具备两点:首先要忠诚党的事业,有为党的事业去牺牲的精神,然后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带领群众克服困难,做群众的表率,奋发努力,处处起到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人民的事业而献身,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和党性。我是党的人,一切交给党,只要党的事业需要我,我将视死如归”。
  张华入学后,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他努力从心灵上、道德上、知识上、修养上做一个合格的人民子弟兵。他还在日记中写道:“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脱离群众的人,不管自己有多大本事,也只能是无根的浮萍,鄙俗渺小。扎根群众的人。尽管能力有限,也可以散发无穷的光和热,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张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81年暑假,张华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回到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与父母团聚。8月初,突降暴雨,洪水泛滥成灾,一夜之间淹了新兴区大片住宅区,水深达一米多。一些土坯房子经水一泡,而倒塌。张华不顾自家被淹,奋不顾身去抢救邻里老人小孩和财物。
  1982年7月11日.在西安市康复路南口马路东侧;突然传来“救人啊!掏粪的老汉掉进粪池了!”“快救人啊”急促的喊声。正在附近的张华听到呼救声,立即扔下挎包和手中的照相机等物,飞快地跑到现场。这时个体户裁缝李正学刚下两档梯子,张华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说:“你年纪大,不要下,让我下!”说着,毫不犹豫地跳进粪池,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从一米以外的粪水中奋力拽住昏迷的魏志德,对池上的人们疾声大喊“人还活着,快放绳子!”在这紧要关头,张华被粪池里浓烈呛人的沼气熏昏,经过医生、专家教授的全力抢救,终因中毒溺水,而光荣牺牲。时年仅24岁。
  张华他以自己感人的实际行动,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坚强的党性和自觉的献身精神,表现出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思想品格,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时代精神,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赞歌。
  1982年7月18日,第四军医大学召开表彰大会。授予张华同志革命烈士、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追记一等功。
  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都曾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团员、青年、学生开展向张华学习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张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总后勤部召开大会,七台河市委副书记董泽书和张华的父亲母亲一起,赶赴北京参加会议,会上宣布中央军委命令,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的光荣称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为张华题词“新一代的理想之歌”。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黑龙江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报社、广播站等新闻单位都纷纷发表消息和文章,报道张华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
  中共七台河市委发出了“关于开展向张华烈士学习活动的通知。”
  张华烈士遗体火化后,骨灰盒安葬在西安烈士陵园里。共青团西安市委和第四军医大学团委在张华烈士的牺牲地立了碑,作为永久性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