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范永民

范永民




  范永民,汉族,1966年4月出生于安微省蒙城县小涧区郭店乡韩桥村小范庄的一个农民家庭。
  范永民从小受到良好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理想教育,烈士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早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在日记中写道:“学习雷锋好榜样,不能在口头上,要表现在实际当中。”他在家乡曾3次从水中救出4位乡亲的生命,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1984年3月,范永民来到黑龙江省勃利种畜场煤矿(七台河管辖境内)当了井下协议工人。他以矿为家,以矿工为荣,以为国家多采煤炭为乐,不畏艰苦,埋头苦干。他来矿384天,上了362天班。每月出原煤73.4吨,日均2.8吨。出勤率和劳动效率都居全矿之首,深受矿井领导和群众的称赞。
  范永民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矿工陈友强在井下作业时,右腿肌肉挫伤,范永民主动承担了义务护理员。每天为他做饭、打水、拿药、洗衣服等,一直把他护理到康复。陈友强治病把钱花光了,范永民便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他治病。矿工王明辉交房租费钱不够,范永民也主动拿出自己的钱给他交上。1985年春节后,范永民末婚妻到七台河市来看他,并商定结婚的事。范永民本打算花上一笔钱,为她买套象样的服装。可是,一位工友急需用钱,最后还是把300元钱给了工友。群众反映说:“永民仅仅来矿一年多,但他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
  1985年5月19日下午4时55分,范永民下班后帮助邻居拉坏,路经缸窑沟火车道口时,从勃利开往七台河589次旅客列车从坡上急驶而来。这时,范永民突然发现有两个小孩在铁道口中间玩耍。其中,一个大一点的听到火车鸣笛离开了铁道,而另一个5岁的男孩仍在铁道口玩扒钉子。在这千钧一发的瞬间,范永民置生死于度外,冲上铁道口,拼力将小孩拽起推开。孩子安全脱险了,而范永民却被飞驰前进的列车撞出了10多米远,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时年仅19岁。实践了他生前“人活着要有意义,死要有价值”的人生观。范永民舍已救人,英勇献身的英雄壮举,在全市、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青年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工人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纷纷发表消息和文章,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赞誉。
  1985年6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隆重大会,授予范永民“富于理想,英勇献身的模范矿工”的光荣称号,并作出了“关于向范永民烈士学习的决定。”7月2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范永民为革命烈士。范永民烈士遗体火化后,安葬在勃利种畜场前山公墓地,并立了碑。碑上刻文“范永民烈士之墓”,作为永久性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