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编纂《七台河市志》始于1982年1月20日,中共七台河市委、市政府根据省政府关于编纂地方志的部署,决定成立《七台河市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市志办公室。同时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各单位抓紧抽调人员,撰写本单位志稿,为编纂《七台河市志》提供资料。之后,在修志过程中,修志机构与队伍不断调整加强。先后6次调整编委会和市志办人员,到80年代后期,人员机构趋向稳定。10年间全市修志达人员达248人(次),其中市志办12人(次)。
《七台河市志》编纂工作,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经过全面发动,组建队伍;征集资料,谋篇布局;总纂合成,加工定稿3个阶段,历时10载,4易其稿,终于在1992年印刷出版。
(一)
七台河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叶崛起的年轻城市,历史上无“志”可鉴。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七台河市第一部地方志,只有进行全面发动,团结协作,才能众手成志。
第一,开展了对编修志书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宣传。宣传内容主要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心修志事业的谈话,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等领导人在国家和地方修志会议上的讲话。宣传形式是印发小册子,举办学习班,电视讲演。通过宣传,使全市广大人民特别是多数领导干部,认识到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为组建修志队伍作了思想准备。同时,在全市各单位领导层中,开展了对《七台河市志基本篇目》的审查评议活动。使各级领导看到了自己从事的事业在市志里占有一席之地,增加了自豪感与使命感。多数领导干部认识到抽人修志是责无旁贷,应首当其冲。
第二,组建队伍。1985年4月24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第一次修志工作会议,秘书长葛茂江到会并讲话,对编修市志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会后,市志办人员深入各有关单位,催办会议落实情况。促进了专业人员的配备,加快了基层修志的进展。
第三,提高修志人员素质。从市志工作开始,就注重抓了修志人员的培训工作。1982年至1990年,先后派人到四平师范学院历史系、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黄山学术交流中心,哈尔
滨等地进修方志基础理论。1986与1987年先后两次举办修志人员学习班,有122人参加学习。通过学习,培训了一大批修志骨干。
第四,资料是《七台河市志》形成的基础。《七台河市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文字资料,二是实物资料,三是口碑资料。为了尽快完成市志资料的征集工作,1987年4月7日,召开了全市第二次修志工作会议,副市长刘墨林就加快修志进度、保证志稿质量讲了话。原市志办主任赵振江就修志工作部署了提供资料问题。会上审定了《七台河市志篇目》。继而在1987年月24日至26日举办了全市第二次修人员学习班,对如何征集资料与撰写专业志稿介绍了专题经验。市志办协助各修志单位主编,落实各分志资料征集提纲。并根据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分类排队,具体指导。从1987年至1989年共形成资料汇集达700万字,为编纂市志初稿奠定了基础。
(二)
编写初稿,总纂合成,反复修改加工是志书形成的关键。从1990年3月开始,七台河地方志工作有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一手抓资料补正,一手抓市志总纂合成。1990年4月26日召开了全市第三次修志工作会议。会议由市政府秘书长柳万林主持,常务副市长、市志编委会主任张心愿到会讲了话,省志编纂委员会副秘书长梁滨久对加快出版《七台河市志》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市志办主任袁凤梧传达了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这次会议对于加快七台河市志的出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会议决定抓市志总纂与抓资料征集和初稿质量同步进行,兵分两路,总体推进。市志办按市志编写责任制将市志各编分解到人,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办内各项工作开始朝着正规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为了解决市志总纂中的重大问题,于1991年5月14日召开了七台河市第一次编纂委员会会议,常务副市长、市志编委会主任王贵忠到会并讲话,市志办主任、市志主编袁凤梧就修志进展情况做了全面汇报,并对下步修志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志副主编孙海宏就市志办拟定的入志人物标准作了说明。会议要求全市修志工作者要树立全方位的质量意识,为高质量地完成第一部《七台河市志》而努力。会后,副市长王贵忠,秘书长柳万林、副秘书长肖德龙多次到市志办公室指导市志总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市志办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建设,制定了修志人员守则,提倡“四种精神”,即: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严肃认真的求实精神,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和四种风气,即:学习风气,团结风气,廉结风气,研讨风气。这对加快市志总纂进度、提高志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使市志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0年省志办修志信息转发了七台河市志的基本作法,1991年市志办被评为黑龙江省地方志先进集体,袁凤梧被评为全省修志先进个人。到1991年10月,市志总纂工作基本完成,随之将初稿送省志办副编审梁滨久、梁文玺审阅,并将《七台河市志》重要篇、章、节送市级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市志办根据专家、领导及各部门的意见,进行认真的编修。1992年3月和5月,省志办市县志指导处长梁文玺与编辑杨趾范、关华到七台河市,对送审稿各篇进行再加工。在这个基础上,市志办人员昼夜兼程,艰苦拼搏,补苴罅漏、精雕细刻、汇众渠为一渊。并于1992年5月7日召开市志编委会,集体审定核准《七台河市志》稿,一致同意报省进行终审后付印出版发行,并决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成果,向“十·一”国庆节和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献礼!这是七台河市广大人民的骄傲,是中共七台河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市志办全体人员呕心沥血的结晶,也是与省志办的具体指导,全市各机关支持帮助密切相连的。在七台河市志出版之际,我们向参与《七台河市志》编纂,积极为市志提供资料的同志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谢意。
由于市志办对新编社会主义第一代新方志的经验不足,尽管做了最大的努力,但舛误之处难免,尚希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