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副专员 李廷祥
  《大兴安岭地区财政志》作为全区一部重要的专业志书,即将付梓问世,意义深远,值得庆贺!
  《大兴安岭地区财政志》的编纂,遵循修志原则,真实记述大兴安岭地区财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运作过程的演变与发展、历史与现状、成功与失败,是一部具有时代性和地方特点的、全面反映大兴安岭财政历程的资料工具书,基本达到“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善、特点突出、文风端正”的要求。
  大兴安岭经历过三次开发,体制特殊。计划经济时期,大兴安岭是“特区”,以林为主、政企合一,财政计划纳入林业部,受特区会战指挥部和黑龙江省财政厅双重领导,1980年才建立一级财政。在经历了“统收统支”、“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分税制”等一系列的财政管理体制的嬗变之后,逐步改变了“比例失调”、“虚收虚支”、“寅吃卯粮”现象,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在党中央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强化财税征管,保证重点支出投入,积极积累建设资金,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飞跃式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鉴往知来,明理启智。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正确地探索本地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工作中的兴衰得失,既有利于继承优良传统,更有利于现实的创造和未来的开拓。愿全区有识之士从《大兴安岭地区财政志》中,感悟发展历程,分辨前进足迹,丰富财政知识,关心并支持财政事业,积极为大兴安岭的经济建设献计出力。
  修志不忘兴衰事,读史常思奉献人。为了使《大兴安岭地区财政志》早日问世,在四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全体编纂人员以心血作犁,以汗滴为种,雕凿完美,体现真实,力求为后世提供一部“信史”,为地委、行署、林管局把握规律、发挥优势、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值此,谨向全体编纂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
  愿此志利当世,惠后人。
  二○○三年十月二十日

  大兴安岭地区财政局局长 王利群
  《大兴安岭地区财政志》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编纂,于2003年出版问世了。这是我区财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为这部志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并向所有为编纂与出版这部志书做出贡献的同志表示衷心的谢意!
  《大兴安岭地区财政志》是一部反映大兴安岭财政发展历程的史料书。志书可以为大兴安岭地区财政战线广大职工了解大兴安岭财政的昨天,认识大兴安岭财政的今天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史料价值。
  《大兴安岭地区财政志》在编写中突出了财政专业的特点,重点记述了全区各级财政部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大兴安岭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积累财政资金,财税征收管理,增收节支,财政监督,宏观调控,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志书力求史料真实、可靠、完整,实事求是地反映财政历史全貌。但由于编纂人员水平有限,第一次编志,且时间短、可参历史资料缺乏等,难免有纰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致谢!
  二○○三年十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