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统计第一节 机构队伍 1946年5月,鸡宁县统计业务分别由县政府秘书室、建设科、司法科、民政科兼管。同年7月,东北工矿处接收鸡宁县工矿局后,鸡西矿区统计工作单独进行。1948年,县政府秘书室设专职统计员1人,负责全县综合统计。
1951年1月,鸡西县政府经济计划委员会设计统科。1955年12月,鸡西县计划委员会内设统计科。
1957年3月,鸡西市经济计划委员会设统计科,编制7人。1958年11月,市人委与矿务局实行“政企合一”体制,市经济计划委员会统计科与鸡西矿务局计划处统计组合署办公,统计人员28人。
1960年4月,市人委与矿务局分开,成立鸡西市统计局,为市人委序列内机构,编制增至32人,设财贸、综合、秘书、农业、基建、物资、工业等7个组。1964年,组改为科。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市统计局机构瘫痪,21人被下放。1969年7月,市革委生产指挥部设综合组,统计人员1人。1970年6月,市革委生产指挥部设计统组,统计人员增至4人。1971年3月撤销计统组,成立市生产指挥部计统局,统计人员7人。1972年6月撤销市生产指挥部计统局,分别成立市经济计划委员会和市统计局。统计局内设综合、工业基建、农贸物资3个科,人员13人。1981年4月,设综合、工业、基建物资、农贸4个科,人员19人。1982年6月,内设秘书、农林、综合、工业、基建物资、财贸6个科,人员21人。1984年9月,统计局设秘书、农林、综合、工业、基建物资、财贸、信息、社会、劳动工资等9个科,编制增至38人。
机构及负责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