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恒山煤矿

第八章 主要矿(厂)简介

第一节 恒山煤矿


  恒山煤矿位于恒山区境内黄泥河子畔。矿区面积40平方公里,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81万吨。矿内有专用铁路线与国铁鸡(西)恒(山)线于恒山站相接。鸡(西)梨(树)、鸡(西)桦(木林场)公路穿越矿中心。
  恒山煤矿煤系属鸡西群城子河含煤组。地层总厚度600—800米,含煤20层中有13层可釆。探明储量15578.4万吨,煤层厚0.6—1.5米,煤种为焦煤和气煤。
  恒山煤矿是鸡西矿务局早期开发的煤矿之一。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猎人朱岐山在黄泥河子北山追踪猎物途中发现矿苗。1916年,奉天省(今辽宁省)商人袁大璋建蜜西煤矿。1924年,矿权转给徐鹏志,改称裕边煤矿。1935年11月,日本商人宗像金吾强行人股,与徐合资经营。3年后,由宗像金吾独资经营,改称鸡西炭矿。1945年1月,被密山炭矿株式会社收买,划给恒山炭矿管理。
  1938年5月,满洲炭矿株式会社组成密山煤田调查班,以黄泥河子为中心,在东西长53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范围进行调查和勘探,探得煤炭储量1.14亿吨。10月,成立恒山炭矿,设小恒山、长生和山南3个采炭所,辖12对井口。到1944年,全矿职工7000人,日产原煤3000吨。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溃逃前,组成破坏队炸毁鸡恒铁路大桥、山洞隧道,炸(烧)毁大部分井口、机械和厂房,矿井被水淹,全矿停产。
  1946年5月,东北人民自卫军三支队派陶树柏接收恒山炭矿。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视察恒山炭矿,指示“尽快恢复生产运输,支援前线”。陶树柏组成全矿仅有的532名职工,克服困难恢复生产,日产原煤80吨,及时运往前方。8月,东北工矿处派杨剑平、吴良俊等接管恒山炭矿,进一步发动职工群众,日产原煤增至240吨。12月14日,中共中央委员李立三和东北工矿处处长刘向三到矿视察时指出:要改造利用团结工程技术人员,与矿工一道完成生产、运输、支援前线的任务。
  1947年3月,中共七届中央侯补委员陈郁率工作队到恒山煤矿搞民主改革。5月1日,在恒山煤矿成立全国煤矿第一所干部学校,即东北工矿处工人学校,为煤矿、铁路等系统培养出1397名干部。7月7日,东北工矿处在恒山煤矿召开“东北工矿处第二矿区(即鸡西矿区)首届劳动英雄大会,陈郁和中共中央委员王首道参加大会并讲话。大会表彰奖励130多位劳动英雄、模范,部署生产支前任务,批斗并镇压了罪大恶极的汉奸。1948年底,矿井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全矿职工增至5429人,年产原煤95.8万吨。
  1949年3月,恒山煤矿第一个提出“累计工资办法”并推广到全局各矿井。8月,全局第一台苏制截煤机在恒山煤矿小恒山区使用。10月,把24对行政井合并为10对。1950年,全矿生产井口全部实行后退式采煤法。1951年,全矿开展创纪录找窍门活动,长生区崔国山快速掘进队创双道运输大巷月进540米全国纪录;1952年4月又创月进707.15米全国新水平。这些经验推广到全国各煤矿和冶金矿山。1952年10月,恒山煤矿在全局第一个使用顿巴斯Ⅱ型康拜因,当年全矿原煤产量比上年提高28%。
  1953—1957年,实行顶板分级管理和全部陷落法,并改进了KM—Ⅰ型采煤机,割煤、装煤并用,还可利用采煤运输机减速器挪溜子头,提高工效80%。
  1958年末,职工总数增加到9734人(比1957年增加4623人)。至1959年,2年生产原煤392.3万吨,是前2年的220%,造成采掘严重失调。
  1960—1962年,整顿劳动组织,精简职工1849人;对生产虽进行调整,但开拓煤量仍欠6.8%,部分井生产接续紧张,安全极差,百万吨死亡率高达14.61人。
  1963—1965年,经过调整,缓和了采掘接续紧张状况,采掘工作面大上标准化,完善了岗位责任制。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7年全矿半停产,部分井口全停产,减产1/3。1968—1974年的7年时间里,全矿连年欠产,比前7年少产原煤311.9万吨,非正常死亡13人,被打伤致残44人。1974年,全省第一台自行设计施工的钢丝绳皮带运输机投产。1975年,全矿生产原煤104万吨。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各项工作趋于正规。广泛开展对口对手劳动竞赛,1977年产煤122.5万吨,摘掉了13年亏损的帽子。1979年产煤142.15万吨,上缴利润120万元。
  进入80年代,恒山煤矿进入老年期,生产能力下降。全矿职工发扬“拓新路,创水平,奔一流,争奉献”的精神,原煤生产基本保持稳产,并在提高质量、增加品种上下功夫。1980年,把简易的手选厂扩建为90万吨的洗煤厂,煤的品种增加末煤、混中块、洗精煤,销往东北3省。
  1985年,恒山煤矿有5个生产单位、5个辅助单位、16个行政科室。全矿职工10157人(其中全民职工7487人)。原煤总产量99.1万吨,全矿固定资产原值6901.5万元,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898.8万元。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职工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为全矿职工服务的保健食品厂、职工食堂、浴池、托儿所、图书室、游艺室等设施齐全配套。科技、文教、卫生事业也发展很快。矿自办中、小学8所,教职工491人,在校学生8187人。矿中心医院面积7049平方米,病床130张,医疗设备完善。全矿有科研人员107人,完成大小科研项目60多项。

  历任矿长(革委会主任):陶树柏 杨剑平 徐宏文 吴良俊 卢 章 王秉昌
  杨 桦(代) 程 奇 王景诚(代) 林开源 赵德清 黄占龙 隋启荣

  副矿长(革委会副主任):李宗岱 张福柱 杨 桦 张殿芝 李永财 姜正顺
  李恩玺 佟泽民 李 兴 史天甲 王永兴 齐东元 宋万卿 刘宝忠 吴启成 薄庆春
  赵文卿 高玉福 纪瑞统 王振祥 王大庆 李永财 王东恕 林开源 赵德清 黄占龙
  隋启荣 宋子孝 张明启 宫本德 张文兴 杨福祥 李树林 邓立业 高新佳 高正业
  郑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