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穆棱煤矿

第五节 穆棱煤矿


  穆棱煤矿位于梨树区境内,矿区面积70余平方公里。矿铁路专用线与国铁在梨树镇站相接。公路有鸡(西)图(们)线从矿中心通过。
  穆棱煤矿井田处于鸡西盆地南部条带的中段。含煤地层分为城子河和穆棱2个组,穆棱组含煤共5层,厚度为0.6—2.2米,是二、三、四、六井的重点开采区;城子河组含煤7层,由四、七井开采。1985年探明储量11837.9万吨。
  穆棱煤矿是早期发现和开采的东北煤矿之一。1914年1月,下梨树沟(今梨树镇)居民在挖陷鹿井中发现矿苗。1924年,沙俄资本家谢结斯与吉林省实业厅签订《中俄官商合办梨树沟子小碱场沟煤矿合同》,开办穆棱煤矿。1925—1931年,采取边探矿、边建井、边生产的办法,先后建成2对小竖井和7个平硐,共生产原煤163.5万吨,并修建梨树镇下城子铁路。
  1933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穆棱煤矿,满洲炭矿株式会社将穆棱煤矿列入势力范围。1943年,穆棱煤矿路矿事务所改为穆棱炭矿株式会社,由谢结斯和伪满经济部代表分别任董事长和董事。
  1945年8月,苏联红军驱走日本侵略者,矿区解放。停产4天后恢复生产。
  1946年10月,东北铁路管理总局委任钟毅为矿长、军代表,东北铁路总工会委任陈慕华为工会特派员(后由中共穆棱县委任其为矿党组织负责人)到矿接收,配合穆棱县土改工作团,发动矿工搞民主改革,斗争大把头。11月成立穆棱矿总工会,同时改革旧机构,选拔有才干的职工担任领导职务。当年生产原煤11.8万吨,1947年生产原煤18.3万吨,1948年生产原煤30.2万吨。
  1949年10月,松江省委派刘庆禄任副矿长,穆棱县派张玉增、任光东等到矿开展建党工作,同年秋成立以王友三为书记的中共穆棱煤矿总支委员会。1950年5月,穆棱煤矿隶属中长铁路煤业处,职工3294人,企业推行一长制,实行以矿长为核心的矿、井两级管理。
  1953年1月,穆棱煤矿划归鸡西矿务局后,加强地质勘探和新井建设。1957年,全矿有6对行政井,辖3对小竖井、7对斜井和6对小土井,原煤产量83万吨,职工5010人,采煤机械化程度达50.2%。
  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3年新建矿井2对。1960年原煤产量增至159万吨,职工增加到10069人。
  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全矿精简职工3000人,纠正了乱采乱掘、重采轻掘的倾向,关闭了老达沟煤窑,对老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充实和维修了机电设备。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5%,原煤生产稳定增长。1965、1966年,矿进行单孔掘进长距离通风试点,用1台11千瓦局扇,直径485毫米胶皮风筒,创出送风距离2025米的水平,超过苏联等3个国家当时的水平。在1966年全国煤矿技术展览会上被列为10项赶超世界水平项目之一(1978年获省和全国科技成果奖)。
  “文化大革命”初期,矿曾出现局部井口停产。1968年后,生产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同时增加使用滚筒机组和改装机组,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全矿煤炭年产量保持在110—120万吨之间。1972年,首次成功地在岩石、半煤岩、煤巷、破碎地层巷道推广锚杆喷浆新技术,节 约坑木1300立方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矿48个部门、176个工种制订与执行经济责任制,创办“六好企业”,在矿井日益衰老的情况下,挖潜改造,增产增收,原煤生产持续稳定在140—150万吨左右,成为全局老矿井经济效益最佳的煤矿之一。此期间,全矿推广新技术、新经验和科研成果400余项。其中,150采煤队试行倾斜仰采煤法,平均年产25.68万吨,回采工效率6.47吨,比走向长壁式采煤法提高35%以上,回采率提高40%以上。全矿采用薄煤层急倾斜机械化采煤法后,每年节 约火药费200余万元。
  1985年,全矿有5个生产井区,18个辅助单位,17个行政科室,职工11382人。原煤总产量149.8万吨,固定资产原值8461.7万元,盈利401.2万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职工生活福利得到改善。“两堂一舍”、托儿所、幼儿园、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齐全配套。全矿有中、小学8所,教职工376人,在校生7747人。矿有医院1所、门诊部4个,住院床位150张,医务人员249人。

  历任矿长(革委会主任):钟 毅 王荣斌 张秀亭 伯利沙 果夫(苏联籍) 姜文远
  吴文英 刘景涛 张志远 吕绍先 于喜林 王景城 李印书 李凤清 陈志奎 李馥才

  副矿长(革委会副主任):史天甲 吴文英 矫洪业 刘景涛 王全孝 姜文远 林裕鹏
  张钦佩 孟庆元 单太福 吕绍先 孙绍全 赵志武 李馥才 张石玉 邹本武 平 原
  王明德 刘悦明 裴崇义 傅吉云 傅吉元 武克亭 陈志奎 孙燕谟 张云成 高正太
  高玉民 张 孚 许云龙 常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