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正阳煤矿
第八节 正阳煤矿
正阳煤矿位于城子河区境内,矿区面积21.22平方公里。有矿铁路专用线与国铁林密线于西鸡西站接轨,公路可通往市中心区。
正阳煤矿含煤地层属城子河组,含煤33层,可采煤层20层,可采总厚度16.6米。可采煤层中多为薄煤层,少数为中厚煤层。至1985年底,探明储量14933.2万吨。煤种以气煤为主,焦煤次之,个别部位有瘦煤或弱粘煤。
1954年,正阳煤矿开始勘探,1958年5月由矿务局基本建设工程公司施工建井,1959年10月成立正阳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36万吨。
建矿初期,全矿有3对生产井、4个机关科室、4个辅助单位。职工1639人。由于正阳煤矿是在“大跃进”中边设计、边建设、边生产的矿井,投产后的1960年只生产原煤27.3万吨,出现了一井接续紧张、四井无煤可采的严重局面。1961—1963年均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964年,矿通过加强管理,发动职工大打以质量标准化、正规循环作业、调整采掘生产关系等几个硬仗,原煤产量突破40万吨,全面完成国家计划。1965年,正阳煤矿四井被局评为正规循环作业、质量标准化和文明生产的样板井。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正常的生产管理秩序被严重破坏,矿井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966—1970年5年,平均每年产量比1965年降低6.5%。1973年,恢复与重新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 制度,加强企业管理,采掘生产逐年上升。特别是1975年,在全局破千万吨目标鼓舞下,全矿原煤生产超额11.4%完成年计划指标。
1977年10月,第一期矿井改扩建工程完工,由5对片盘斜井生产集中为1对箕斗斜井生产,5个采煤队全部使用国产80型机组和SGW—40型链板运输机,采用金属支柱和铰接顶梁支护。1979年,全矿原煤产量完成63.1万吨,超过计划16.8%,掘进总进尺提前34天、利润提前66天完成全年任务。
1981年10月,正阳煤矿185采煤队使用波兰生产的综合采煤机组,落、装、运、支实现机械化。1982年6月,第二期矿井改扩建工程施工。通过改扩建,采用双钩串车提升,大巷用3吨底式矿车运输,增建容量500吨的井底缓冲煤仓等措施,全矿生产原煤76.1万吨。1984年生产原煤77.2万吨,回采每工效率6.207吨,全员效率0.964吨,创建矿以来产量、效率最好水平。
1985年,正阳矿有6个生产井区,7个机关科室,9个辅助单位。全矿职工4839人。原煤产量66.6万吨.全矿固定资产原值4256.7万元。职工宿舍、食堂、托儿所、保健食品厂、浴池、图书馆、俱乐部、体育场、游艺室等设施齐全。全矿小学2所、中学2所,教师218人,在校学生3871人。矿医院面积3200平方米,病床80张。
历任矿长(革委会主任):贾忠(代)邱兆德(代)马一丁(军代表)冯富祥 穆景熙(代)
王传文 高志升
副矿长(革委会副主任):孙显宝 李香甫 焦开仁 蓝新浩 李成富 刘兆田 蔡贵恒
李仁贵 姜在宝(群众代表) 刘敬茂 周德宗 肖传胜 张 文 田 张 琳 董云廷
田凤坤 孟繁强 任振华 贾春山 王永兴 韩本道 董玉成 邓国柱 张洪德 武 坤
关义明 姜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