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节 张新煤矿

第十节 张新煤矿


  张新煤矿位于恒山区境内,矿区面积16平方公里。矿铁路专用线经二道河子煤矿于恒山站与国铁连接。矿内有鸡(西)张(新)公路和职工通勤小火车。
  张新煤矿断层大致分为北西、北东方向2组,以北西方向为主,全部为正断层。含煤地层总厚度为600米,含煤20层中有11层可采,煤层厚度0.3—2.4米,煤种为气煤和弱粘结煤。1985年底,探明储量10985.7万吨。
  张新煤矿煤田发现于1938年10月,伪密山炭矿派密山煤田调查第二班在大顶子山(张新区)附近试锥后,开发一、二坑。
  “九·三”抗战胜利后,张新采区隶属恒山炭矿,有职工360人。1949—1950年生产原煤6.8万吨,后因距矿远,管理困难,1951年停产。
  1955年,在东北煤田地质二局普查基础上,108煤田地质勘探队于1958年6月进行精查,并采取边勘探、边设计、边建井、边生产的办法,开始兴建竖井。1963年8月,成立张新煤矿筹备处。1964年7月6日,竖井建成,移交生产,定名张新煤矿,设8个行政科室、4个采煤队、3个生产井区。实行矿、井区2级管理,职工1421人。张新煤矿竖井投产后,通过继续精查勘探,发现地质构造复杂,储量减少。年核定生产能力从60万吨降为45万吨。当年生产原煤6.46万吨,1965年上升到19.38万吨。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矿大批干部被揪斗,造成8人致死,14人致残。生产遭到破坏,开拓、准备、回采3个煤量连续3年下降,原煤产量一直未达到核定的生产能力。平均每年亏损额高达500多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矿从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延长矿井寿命的需要出发,1979年开始施工第二水平巷道延深工程,并在正常生产中,认真组织采掘正规循环作业,加强调度指挥和工作面管理。全矿年产量达到46万吨,第一次突破设计能力。1981年1月,矿东四区风道送上山处理冒顶时,发生重大跑水事故,伤亡20人。在整顿企业中,认真贯彻《煤矿保安规程》、《矿山安全条例》和《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局面有了明显好转。1982年,全矿百万吨死亡率由上年的55.4人下降到6.08人。
  1983年4月,全矿将矿、井、段3级管理改为2级管理。针对井田地质构造复杂、采掘机械化程度提高的实际,加强采煤生产准备工作。各采区统由矿调度直接指挥.职责由过去单纯指挥生产扩大到负责经营、安全、机电、运输、通风专业的调度指挥。7年完成多频震动车底清理机、矸石山系统改造工程、180吨油压机等42项科研项目,引进新技术30项和新设备15种。全矿原煤产量逐年提高,1984年达到61.37万吨。
  1985年,张新煤矿二水平矿建工程完成交付使用,生产井区有4个采煤队、1个准备队、4个掘进队、9个生产辅助单位、14个行政科室,全矿职工5328人。年生产原煤62.9万吨,固定资产原值6783.7万元。为职工生活服务的食堂、保健食品厂、浴池、托儿所等设施齐全。职工俱乐部、图书馆、露天体育场、老干部活动室等活动设施也较完善。全矿有中、小学各2所,教师191人,在校学生3846人。矿医院有医务人员84人,医疗设备比较先进。

  历任矿长(革委会主任):王永信(代)周仁轩(代)穆景熙(代)程远为 王子峰
  赵成亮 陈金贵(军代表)张 翊 吴开智 孙永亮 陈连生

  副矿长(革委会副主任):王朝森 李喜作 张绍文 姜法权 王学文 王庆金 张晓光
  王兆山 曲智夏 吕镜涛 曲兆发 李印书 董兆发 孙永亮 崔令山 傅吉云 石兴臣
  宿振林 蔡洪波 李天福 赵洪亮 陈连生 齐国田 宋玉玲 齐绍义 左 明 孟繁强
  赁洪亮 张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