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三节 滴道洗煤厂

第十三节 滴道洗煤厂


  滴道洗煤厂位于滴道区西北3公里处,全厂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厂铁路专用线与国铁在滴道站接轨,方虎线公路从厂区通过。
  1935年9月,满洲炭矿株式会社密山炭矿在滴道沟河北建800平方米木结构、马拉转盘、人工选矸的手选厂。这是鸡西矿区最早的选煤厂。
  1936年重新设计,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基础和木结构的半工业性的小洗煤厂,称“密山炭矿选炭系”,铺设连接林(口)密(山)铁路的厂铁路专用线。
  1938年,开始施工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年入洗原煤150万吨的“亚洲第一选炭厂”,1943年完工,称滴道炭矿选炭系,归矿操炭课管辖。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溃逃前,该厂厂房被破坏殆尽。
  1947年2月,东北工矿处接收滴道煤矿,该厂为滴道煤矿水洗厂。经1年多努力,到1948年8月,恢复一部手选系统和二部主洗机,生产精煤、中煤和三号煤。日生产精煤300吨,供给朝鲜黄海化铁厂。1950年,在苏联专家帮助下,恢复二部手选系统、一部主洗机以及其它辅助设备,产品供应鞍山钢铁厂。1952年6月,称滴道煤矿洗煤厂,恢复一部三洗机和一部脱水系统。1953年,相继恢复二部三洗机、二部脱水系统和浮选系统部分设备。
  1954年,国家将该厂整体改建工程列入发展国民经济限额投资项目,设计能力为170万吨,1956年4月施工。同年7月从滴道煤矿划出,称鸡西矿务局滴道洗煤厂。当年原煤入洗量突破200万吨,超过原设计能力17.6%。1958年整体改建工程竣工,入洗原煤258万吨,生产精煤114.5万吨,重介质分洗机试验成功,获煤炭部火箭奖旗。1959年,原煤入洗量超过300万吨,超过设计能力76.5%。但由于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至使1958—1962年生产的精煤灰分超过国家规定指标。
  1963—1966年,经过调整,原煤每年入洗量降至200万吨左右,生产精煤100万吨,上缴利润超过1000万元。
  1967年,原煤入洗量下降到127.3万吨,生产精煤58.3万吨。经重介质选煤建设和企业整顿,1975年,原煤入洗量达到270万吨。
  1980—1985年,原煤每年入洗量稳定在260万吨左右,洗精煤百万吨左右,15级洗精煤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厂被煤炭部评为甲级洗煤厂。
  滴道洗煤厂主产品有15级洗精煤、中块和4级洗精煤;副产品有洗中煤、三号煤、轻三号煤、21级洗中块、混末煤和煤泥、洗矸石等10个品种。该厂精煤以其低磷、低硫、发热量高、结焦性能好在国际市场著称。50年代初,销往朝鲜、苏联、波兰和巴西等国,60年代销往日本。在国内主要销往鞍山、本溪、西林钢铁公司,长春和沈阳煤气公司,铁岭和鸡西市焦化厂,大连和黑龙江化工厂,吉林电石厂和鸡西发电厂等大中型企业。
  1985年,全厂职工2895人,入洗原煤263万吨,洗精煤119万吨,利润52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501万元。有选煤、洗煤、浮选、干燥、煤质5个车间,12个科室,还有工程队、服务队、医务所、选煤技术研究中心和集体企业公司等单位。全厂有职工住宅总面积2.33万平方米,单身宿舍1020平方米,职工食堂1283平方米,浴池2处266平方米,托儿所400平方米和保健食品加工厂等。有中、小学各1所,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教职工97人,在校学生1700人。有医务所1所,931平方米,医护人员24人。

  历任厂长(革委会主任):姜焕章 潘景明 吴文英 刘 敏 张金堂 杨丘山
  赵宗新 王振林

  副厂长(革委会副主任):郝玉山 田 巩 仲致斌 刘 敏 胡治国 孙殿吉
  杨生财 张振斌 赵清云 姜宝瑞 赵宗新 杨承胤 张喜贵 张维祥 曾照锐
  刘墨林 邵培藻 赵庆祥 
  于文波 那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