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
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
1952—1958年,鸡东、碱场、立新煤矿建矿初期,以恢复旧井口和新开小井群采煤为主,既无翔实勘探资料,也无设计程序和专门设计机构,多凭经验开采浅层煤,采取边建井边生产的方法施工。1958年,碱场煤矿设生产技术股,对已开井口和计划要开的井口绘制设计图纸,编制井巷规格和作业规程,然后进行施工,仍属边建井边开采性质。
1965年,鸡东煤矿建年生产能力9万吨的二井工程,1967年建设运输平硐、主运线1408米以及1973年的年生产能力12万吨的三井工程等,均由矿自行设计、由矿建队或与五井掘进队联合施工。
1977年,立新煤矿三井建设工程由鸡西矿务局设计处设计。其中,矿建工程由矿掘进队施工,土建工程由矿基建队施工,安装工程由矿机电科承担,1979年1月完工投产。
1978年11月,鸡东煤矿建设年生产能力45万吨的皮带运输斜井工程,由省煤矿设计院设计,矿基建队施工。
1980年,立新煤矿建设煤炭装储系统工程,由哈尔滨煤矿设计院设计、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85年建成。
1983年11月,立新煤矿三井扩建工程,新建1条通风井筒,安装2台扇风机;扩建副井筒,安装1台提升机;调整井区供电系统;完成一水平供电、排水、压风系统,使生产能力由原来年产15万吨增至21万吨。工程由矿生产技术科组织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分别由矿掘进队、基建队和机电科施工。同年,碱场煤矿设计六井建井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①设计1对斜井,生产能力为年产15万吨,采取集中斜井阶段石门开发方式开拓。②设计为斜井单钩串车电力绞车提升,选用1吨标准铁矿车;安装自动翻矸石机,建小型贮煤仓;就地设置排矸系统,矸石场总容量150立方米。③设计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总风量3820.5立方米/分,井下一律采用防爆、隔爆、安全火花型机电设备。1984年9月,组建六井建设指挥部,派1名副矿长任总指挥,配备机电、电气、土木建筑、采煤等各类专业干部12人,负责工程施工预算、发包、管理、验收等全面工作,建井队伍139人。1985年4月,建井队伍扩大到247人,井巷开拓掘进队由4个增至7个。年末竣工,验收合格。完成工作量1000万元,建成1对年生产能力15万吨的正规化矿井。
1985年10月,立新煤矿七井建设工程,由矿解放东建井指挥部设计。主要工程有主、副井筒1对,提升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压风系统,供电系统和采暖系统,井型为年产6万吨。巷井工程由解放东建井指挥部施工,土建工程分别由山东省汶上县义桥建筑工程公司和江苏省江都县第十建筑工程处施工,安装工程除输变电工程由牡丹江市东华建安公司和鸡西电力建设总公司施工外,其余均由矿自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