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产能力
第四节 生产能力
鸡东、碱场、立新煤矿建矿初期,无地质资料,凭经验边探矿边采煤,各井的生产能力均未测定,以月计划的形式安排产量。1964年,鸡东、立新煤矿开始在新建正规井口的同时,设计矿井的生产能力。
1964年,立新煤矿建二井一斜、二斜斜井,1965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6万吨。一斜于1968年达到设计能力,二斜最高年产量达到7.2万吨。1966年,一井在东山井田建1对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的片盘斜井,1967年投产,由于劳力不足、设备陈旧、井田地质复杂等原因,始终未达到设计能力,最高年生产量只有5万吨。
1965年,鸡东煤矿拿出一井年生产能力为12万吨的初步设计方案,经省地方煤矿局批准。1967年6月,五井扩建开拓新采区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1968年4月,一井扩建1对提升井竣工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从12万吨提高到21万吨。1970年,一井一分为二,成立二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一井为12万吨,二井为9万吨。1974年1月,新建三井(初称荣华井)提前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2万吨,全矿年生产能力增至33万吨。
1976年,立新煤矿改造二井三斜为三井,1978年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吨。
1977年4月,鸡东煤矿二井装备机采工作面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由9万吨增至12万吨。1978年12月,二井扩改工程全部竣工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由12万吨增加到18万吨。1983年,三井增加开采10—2号煤层,改造右副井为辅助提升井,设计年生产能力由12万吨增加到15万吨,全矿一、二、三井设计年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
1984年,碱场煤矿一井的改造工程竣工,设计年生产能力由15万吨提高到24万吨。五井的设计年生产能力3万吨。全矿设计年生产能力27万吨。同年9月,立新煤矿三井经过技术改造后,设计年生产能力提高到2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