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采煤方法

第三节 采煤方法


  一、落煤
  1958年,采用手镐刨煤、落煤,手把钎打眼或手摇钻打眼。1970年后,多数地方煤矿使用煤电钻打眼,安全炸药爆破。1976年,多数矿井由导火线引爆改用放炮器。1985年又改用瞬发电雷管引爆。多数使用电容放炮器。炮眼的布置,根据采高、煤质硬度,分为单排、双排(三花眼)、三排(五花眼)等爆破落煤。
  二、运煤
  60年代,碱场、立新等少数煤矿用刮板运输机出煤,多数煤矿用人挑土篮或手推小车到车场,通过绞车拉到地面,少数矿井则用人工直挑到井上。1979年末,局直属煤矿回采工作面全部实现刮板运输机和自动滑下溜子运煤,平巷小绞车运输。各煤矿用于斜井提升的绞车不断更新,1985年,局直属煤矿矿井均用1.5—2.5千瓦以上的绞车。
  三、支护
  1983年7月,新民煤矿四井二斜,首先在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支柱支护顶板。1984年6月,跃进煤矿、老达煤矿相继使用金属支柱。多数矿井常用的有顶柱、带帽点柱、棚子(分横板和顺板)、摩擦金属支柱等。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密集支柱、丛柱、托梁棚子等支护顶板,保证安全生产。
  四、采空区处理
  1976年7月,市地方煤矿接管立新、碱场、兴华煤矿后,采空区多采用全部陷落法。回采工作面从切割眼推进20米距离后,采用放顶,以减轻支护负担。回柱放顶时,由下而上,由里往外,用人力或机械(回柱绞车)将支柱撤回,让直接顶板缓慢冒落,减轻采区内和回采工作面的压力。
  1985年,市直属煤矿形成较正规的生产秩序,回采、掘进等工作面都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正规循环作业率达80%,工程质量合格率达60%以上,并做到“三直、一净、两畅通”(即煤壁、运输机、支柱直,工作面净,上、下出口畅通)。炮采工作面采用两采(两班采煤)一准(一班准备)的作业方式。老达煤矿机采工作面实现“三采三准”的作业方式。

  1972—1985年市地煤局原煤生产计划及完成情况表
  9-4-1
                     单位: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