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安全生产

第四节 安全生产


  一、安全管理
  1949年10月,鸡西发电厂设置技术保安股,主抓安全生产。1956年,配备安全监察和运行监察工程师各1人。1959年,设置安全技术运行监察工程师室。“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程师室被撤销。1967年11月—1970年年末,先设兼职,后设专职人员管理安全生产。1971—1972年,先设安全检查组,后设安全监察科。各分场设安全员,各班组也设班组安全员。经过多年实践,逐渐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劳动保护计划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二、设备事故
  1952年,发生设备事故13起。1953年后,领导重视,加强了安全工作,设备事故逐年减少。1956年末,锅炉分场创安全运行1005天记录,电气分场实现安全生产736天。1959年,汽轮机分场又连续创出安全运行3273天,检修分场创安全生产2303天记录。当年,设备事故率降低到0.27%。
  1960年,试烧劣质煤、煤矸石47万吨,由于设备陈旧,设备事故又增多,年内发生27起。1961年后,设备事故逐年减少,1963年6月25日,全厂实现安全生产105天,受到牡丹江电业局通令嘉奖,发给奖金1500元。1965年以后,安全生产管理有所放松,致使操作失误、技术人员失职现象时有发生。同年1月18日,35千伏安变压器发生操作失误,造成全厂停电20分钟的事故,损失电力13969千瓦小时。5月30日,电气分场技术员失误,试验投入消弧线圈时,发生烧损主要设备的停电事故,停电24分钟,烧损1万千伏安变压器和560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修复费用2.4万元,损失电量10127千瓦小时。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发电厂安全监察机构撤销,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制度失去约束力,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擅离职守造成的重大事故、恶性事故时有发生,给电厂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966年8月22日,5号汽轮机的第一调速汽门油管法兰盘石棉垫破裂,喷出压力油失火,造成全厂停电,损失10万余元。1970年5月1日,锅炉分场工人杨德贵在值班中擅离职守,造成灰浆泵房和电动机被水淹、烧损变压器的事故。同年6月23日,7号汽轮机转子5号叶片脱落,造成建厂以来第一次重大设备损坏事故。1974年5月3日,检修乙母线刀闸负责人张平,在停电检修1号变压器作绝缘保护试验时,错拔出1号变压器甲母线刀闸的防止自动合闸的定位销子后,合上了刀闸,造成带地线合刀闸事故,致使35千伏安变压器停止运行,少送电1.7万千瓦小时,鸡西一滴道煤矿河北、鸡西—恒山煤矿山南等8条线路停电2小时。1975年8月12日,由于2号厂用变压器操作失火,烧毁主控室,造成全厂停电的重大恶性事故,损失固定资产原值114万元,少发电683万千瓦小时。
  1977年后,设备事故逐年下降。1982年无设备事故。1983、1984年设备事故频率均为0.25%。1985年无设备事故,全年设备完好率为84%。年末,全厂连续安全生产800天,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伤亡事故
  1952—1965年,除1952、1954和1958年3个年度各死亡1人外,其它11年没有发生职工死亡事故。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安全组织被撤销,事故死亡人数上升。同年5月6日,3号汽轮机组油箱起火,造成5人烧伤的恶性事故。10月10日,因撬棍脱落,燃料分场工人金浩吉被击中头部致死。1969年11月12日,燃料分场临时工人桑明德卸煤时,由于分场与铁路调车人员联系失误,造成撞车,将桑左臂轧断,经抢救无效致死。1971年9月5日,在主厂房西大墙恢复性大修工程中,临时工王贵春被砸致死。至1985年的33年中,鸡西发电厂累计发生职工伤亡事故404起,死亡13人,重伤18人,轻伤3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