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基层电业局(站)
第三节 基层电业局(站)
一、鸡东县电业局
1965年,成立鸡东县农林电气化科。1969年,县农林电气化科与鸡西电业局所属鸡东供电所合并,改称鸡东供电所农电组。1970年,农电组合并于鸡东县水利科,改称鸡东县水电科农电组。1972年,农电组脱离水电科,改称鸡东县农电科。1980年,改称鸡东县电业局。1985年,鸡东县电业局管内有高压配电线路9条,总长540公里,低压线路总长666.6公里。配电变压器596台,总容量21152千伏安。用电量915.8万千瓦小时。其中,农田灌溉用电62.8万千瓦小时,占年总用电量的6.9%;乡镇工业用电103万千瓦小时,占11.2%;农副产品加工用电345万千瓦小时,占37.7%;生活照明用电405万千瓦小时,占44.2%。全县15个乡镇、176个村全部有电。
二、密山县电业局
1962年10月,密山县成立农村电气化办公室。1980年改称密山县电业局。1985年,密山县有农电变电所3座,主变压器3台,总容量4600千伏安。60千伏送电线路3条51公里,高压配电线路20条993.5公里,低压线路1007.8公里。配电变压器937台,总容量41113千伏安。年用电量1491.8万千瓦小时。其中,农田灌溉用电108.5万千瓦小时,占年总用电量的7.3%;乡镇工业用电223.1万千瓦小时,占15%;农副产品加工用电578.2万千瓦小时,占38.7%;生活照明用电582万千瓦小时,占39%。全县20个乡镇243个村中,有233个村有电。
三、穆棱县电业局
1964年1月,穆棱县农电科成立。1966年6月,农电科与水利科合并,下设农电管理站。1973年,单设农电科。1980年10月,改称穆棱县电业局。1985年,全县有变电所1座,主变压器1台,容量1000千伏安。高压配电线路14条,总长458公里,低压线路365公里。配电变压器305台,总容量1.42万千伏安。全年用电679.3万千瓦小时。其中,农田灌溉用电8.1万千瓦小时,乡镇工业用电111.3万千瓦小时,农副产品加工用电240.9万千瓦小时,生活照明用电319万千瓦小时。灌溉电井173眼,受益土地面积600公顷。
四、林口县农电局
1965年3月,林口县成立农电办公室。1973年,改设农电科。1982年,农电科改称林口县农电局。1985年,全县有农电变电所4座,主变压器7台,总容量11600千伏安。6千伏、60千伏送电线路3条,总长93公里;配电线路18条,总长494公里;低压线路1682.3公里。有配电变压器368台,总容量162855千伏安。全年用电470.9万千瓦小时。其中,农田灌溉用电20万千瓦小时,乡镇工业用电107.1万千瓦小时,农副产品加工用电143.8万千瓦时,生活照明用电200万千瓦时。
五、虎林县农电局
1975年,虎林县成立农电科。1982年,改称虎林县农电局。1985年末,虎林县农电供变电网络基本建成。有变电所3座,35、60千伏输电线路115.1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461.1公里,400伏以下低压线路651.9公里。有配电变压器399台,总容量24772千伏安。全年用电953万千瓦小时。其中,农田灌溉用电68万千瓦小时、乡镇工业用电150万千瓦小时,农副产品加工用电366万千瓦小时,生活照明用电369万千瓦小时。全县15个乡中有2个乡无电,112个村中有23个村无电。
六、农场农电管理站
鸡西供电区还负责向国营红兴隆农场管理局、牡丹江农场管理局和建三江农场管理局下属的18个农场供农业用电。这部分农电由鸡西电业局用电科管理。各农场管理局均设电力管理站,具体管理用电。鸡西电业局用电科对各电管站负责电力负荷分配、用电监察、技术指导、电气设备的试验与监督,监督计划用电、节 约用电和安全用电,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电管站人、财、物则统归各农场管理局领导。
红兴隆农场管理局由鸡西电业局供电的有852、853、597和红旗岭4个国营农场。1985年用电627万千瓦小时,比1979年增长1.3倍。牡丹江农场管理局由鸡西电业局供电的有854、857、8511、8510等12个国营农场。建三江农场管理局有大兴和七星2个农场在鸡西供电区内用电。1985年,两个农场共用电1100万千瓦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