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队伍
第二节 队伍
1948年5月,鸡宁县政府农业科编制6人。1953年,各区设农业助理员和农业技术推广员,全县农业职工33人。其中,技术人员20人。
1957年,全市农林水利职工75人,比1953年增加1.27倍。其中,市农林水利局职工48人,市委农村工作部8人(市农林办前身)。1958、1959年,先后建立市国营城子河良种示范农场、朝阳果树示范场、大同畜牧场,有310名社员过渡为农、林、牧场职工。1963年,全市农林牧各业职工501人,比1957年增加5.68倍。另有各区农村公社干部166人。全市112个生产大队、510个生产队中,靠集体补贴工分的队干部2432人。
1968年后,全市各农、林、牧场录用职工子女200人,相继由临时工转为长期临时工300人,接收转业军人、国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等。到1978年末,在全市农业职工2439人中,干部543人。其中,处级干部30人,科级干部127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88人,一般干部198人。
1979年后,全市先后办农机学校、林业中专、农业广播学校鸡西市分校及各种类型的夜校、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员、畜牧兽医技术员610人。市农业局农艺师潘九官、丛艳秋、张润生、张振远、独孤春、韩永海等编写的《果树生产》、《蔬菜生产十项技术增产措施》,印刷1300册,下发各区、社、生产队指导生产取得成效。1978—1980年,全市蔬菜每年平均总产量11356万公斤,平均每年增长24%,做到春、夏、秋菜自给有余,受到国家商业部、农业部表扬。省农、商部门于1982、1983年2次在鸡西市召开全省果树生产经验交流会议。1984年,全市建立农业机械、畜禽防疫、经营管理和农业技术服务站52个,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服务。1985年,全市农业职工增加到3194人。其中,干部769人,比1978年增加41.6%;各类工程技术人员332人,比1978年增加76.6%。市委、市政府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启用29名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分别担任总工程师、副局长、局长(经理、主任),占现职正、副局长、总工程师33人的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