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引水工程 一、大型灌区
鸡西市在穆棱河流域建万亩灌区3处,是水田灌溉重要引水工程。1985年,引水工程有效灌溉面积2334公顷,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5968.6公顷的39.1%。
城子河灌区 位于市中心区北部,东至鸡东县东丰村,西至城子河煤矿铁路桥,东西长13公里;南至穆棱河,北靠城子河区,南北宽2公里。灌区内有自然村7个,耕地2460公顷。1985年,区内有效灌溉面积1001公顷,其中水田990.3公顷。实灌面积1047公顷,其中水田1020公顷(超效益),总投资3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8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
城子河灌区是在沦陷时期开发的基础上逐步兴建而成的。1950年,在城子河矿铁路桥上游250米处,将原2处渠首合并1处。1952年,又在灌区开挖排水干渠长3600米,扩大水田面积266公顷。1953年春汛,拦河坝南岸被冲造成缺口长130米,1954年春修复,渠首上游建有3处副坝。渠首用水干渠位于公路南侧,由于路北采石场倾弃大量泥土和碎石,每年需要投入大量工时清淤。在拦河坝上游也由于路北采石场倾弃的泥土和碎石,使河床抬高1.5米,致使河道有南移的趋势,渠首拦河坝逐渐失去截水作用。1984年8月—1985年10月,在渠首建电力提水站1处,设计灌溉面积1447公顷,其中菜田面积647公顷。
灌区用水干渠护坡采用水泥砂浆砌石长1500米,排水支渠45条,新建和改建构造物232座。1985年,构造物基本建成。
柳毛灌区 新中国成立后,在沦陷时期开发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位于今柳毛乡中心村,南起柳毛村,北至青龙山,南北长11公里;东至柳毛乡境内的城鸡铁路,西至穆棱河,东西宽2.5公里。灌区总面积27.5平方公里。区内有12个自然村,耕地2473公顶。1959年,新开挖3600米长用水支渠,旱田改水田234公顷。1985年,有效灌溉面积114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033公顷;实灌面积102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980公顷。
渠首拦河坝,沦陷时期在穆棱河支流每年用木桩、草袋建临时性拦河坝。1952年,改建为柳石坝。1963年冬—1964年春,在穆棱河干流上建1座柳石坝,当年汛期被洪水冲毁。同年冬和1965年春在被冲毁的拦河坝上游1.5公里处,新建1座木笼堆石坝。当年,因改建的拦河坝至木笼堆石坝旧址一带柳树被砍光,发生3处水冲沟,使新坝基受到洪水威胁。1980—1984年,国家投资65万元,用水泥砂浆砌石加固拦河坝。同时,新建2孔排沙闸和3孔进水闸,新开用水干渠800米和排水干渠250米,均用水泥砂浆砌石护坡。并加固拦河坝两侧护岸和消力池,减轻洪水威胁。灌区内还存在有灌无排,用水干渠上的构造物尚需改建和增建等工程。
梨树灌区 1970年,渠首拦河坝建在穆棱河干流上,坝的迎水面为木笼堆石坝,背水面为柳石坝。开挖用水干渠4公里,用水支渠3条共2,5公里,灌区内建有构造物93座,设计灌溉面积770公顷。1985年,实灌面积13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67公顷,远没有达到设计灌溉面积要求。灌区拦河坝工程质量差,渠系不配套,缺少田间工程,灌溉时在用水干渠上随意挖口放水,破坏了水渠系统,水田面积逐年减少。
二、小型灌区
全市7处及零星分布的小型灌区均建在牤牛河、滴道河、黄泥河子等穆棱河支流上。分布在麻山区麻山乡、滴道区滴道河乡与兰岭乡、恒山区红旗乡。牤牛河流域有同化、同乐、兴光、麻山4处小灌区,均系新中国成立前始建,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与扩建工程。在滴道河流域建河东、团山子2处小型灌区,在黄泥河子流域兴建由3处组合成的红旗乡联合灌区。
1985年鸡西市大型灌区基本情况表
19-12-3
1985年鸡西市小型灌区基本情况表
19-12-4
单位: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