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林业区划
第三章 造林绿化
第一节 林业区划
1969年,黑龙江省森林勘察设计大队对鸡西市林业资源进行1次详查,为鸡西市的林业区划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1981年4月,在市林业局副局长邓恩山主持下,编制《鸡西市林业区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自然条件为主,自然条件和经济建设需要相结合,建设速生丰产的矿柱林基地,逐步实现坑木自给或半自给;建立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平衡环境,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林业区划与农业综合区划相协调,调整农、林、牧的比例关系;在保持分区地域上的连片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尽量保持林场、林缘界线的完整性;调整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多种经营,以副养林。《鸡西林业区划》将鸡西市划分为3个分区和7个亚区。
西北部丘陵用材林区:位于穆棱河西北岸,北接鸡东县,西临林口县,西南与穆棱县接壤。区内有林场6个,生产大队23个,畜牧场2个,良种场1个,水库(团山子水库)1座,总面积7.2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2.5%。林业用地面积4.5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1万公顷,荒山宜林地6638公顷。该区是半山区,主要为丘陵地,海拔在350—450米左右。土壤多为暗棕壤、草甸土,具有林业生产的良好条件。根据该区地貌条件和经营方向,划分为3个亚区。即麻山、大通沟、滴道煤矿矿柱林亚区和用材防护林亚区。发展方向是:全面规划,因地制宜,以抚育为主,封、管、改、造并举,充分发挥北部山区优势,在保护好现有森林的基础上,有步骤地改造低产林,积极营造用材林,把该地区建成防护(包括矿柱林)用林基地。造林树种以落叶松、樟子松为主,兼造阔叶林和水土保持林。
南部山区用材林区:位于穆棱河南岸,总面积为8035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6.4%。林业用地面积6.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7万公顷,荒山宜林地9767公顷。水系主要有穆棱河及凤山河、黄泥河子。海拔在400—600米左右。山地、丘陵面积比重大,地势略高,处于鸡西市冷凉区范围。该区包括行政区2个,人民公社3个,大队21个。企事业单位较多,主要有前进和胜利2个国营林场,以及恒山、小恒山、二道河子、张新、穆棱、碱场等煤矿和所属的林业科(造林站),城镇工业企业、矿办工业企业多户,人口稠密,经济比较发达。该区天然林是以柞木林为主的硬阔林。其中,包括部分黑桦、白桦、山杨、榆、椴、核桃楸等。人工林是以落叶松为主、樟子松为辅的纯针叶林和少部分针阔混交林。其中,郁闭成林的9240公顷,未郁闭成林的9689公顷。发展方向是:一是把柞木林为主的天然次生林抚育管理好,对低产用材林加快更新速度,使其成为坑木林;二是扩大林业资源的生产,把宜林两荒逐步造林,绿化一切可以绿化的空地,营造各类防护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该区造林树种针阔结合,针7阔3,针叶林以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为主。该区划分2个亚区,即用材林亚区、矿柱用材林亚区。
中部环保防护林区:位于市境内马蹄形盆地的中部平原,地势比较平坦,有部分台地和鸡爪状低矮山丘,海拔在200—400米之间,穆棱河、滴道河、牤牛河等水系贯穿全区。土壤多为草甸土、河淤土、水稻土,土质肥沃,适于农林发展。总面积6.8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1.1%。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7万公顷,荒山宜林地面积659公顷。该区是鸡西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区政府所在地。区内包括鸡冠、滴道、城子河3个行政区及红星、东风等5个公社的全部和滴道河公社的一部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集中。该区森林资源较少,天然林面积217公顷,树种主要是蒙古栎和少量黑桦。人工林面积159公顷,主要树种为落叶松。该区划分为2个亚区,即中部水土保护林亚区、城镇保护绿化亚区,城镇绿化是该区的首要任务。各乡村坡地有计划营造水土保持林,大河两岸按标准营造护岸林,城镇绿化,植树造林因害设防,保护环境。营造杨、柳、榶槭、榆、樟子松、云杉等乔木树种及灌木,构成乔灌相间、常绿、落叶结合的新格局。1982—1985年,鸡西市按照区划营造矿柱林1.1万公顷、防护林337.5公顷。其中,城镇绿化面积242公顷,绿化乡道79公里,绿化村屯10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