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财务管理

第五章 商业管理

第一节 财务管理


  1948年4月,鸡宁县贸易局建立统一金库,实行统收统支,每5天向省贸易局汇报1次库存金额,资金由省贸易局统一调动平衡。1949年4月,撤销县贸易局金库,改在银行设金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收入全部上缴,支出按计划审批,商业企业不独立核算。1952年,省商业厅下放部分财务管理权限,实行经济核算制,县工商科和矿贸易公司为财务独立核算单位,下属各批发站、零售商店实行报帐制。1958年,财务管理权限进一步下放,市商业局所属基层企业全部实行独立核算制度。由于受“大跃进”影响,一些基层商业企业任意简化财务制度,使财务管理松散,削弱了会计核算和监督作用,企业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1962年,财务管理实行严格的条条管理制度,省商业厅和省各专业公司统一管理资金和业务计划,市商业局对财务报表审核汇总,上报省各有关主管部门。全市商业企业重新恢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经纪律,禁止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等。1966年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批判“管、卡、压”,废除许多制度,精简财会人员,商业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资金挤占挪用、固定资产不实不清普遍存在,经营水平下降。
  1976年后,市商业系统恢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管理新秩序。1981年,实行经营承包、利润包干、超额分成的经营责任制。企业财务自主权扩大,经济效益提高。
  1983年后,商业企业财务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各单位实行以定销售、定资金、定品种、定费用、定差错率、定人员、定利润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严格考核,计分计奖,企业的财务状况与职工收入直接挂钩,财务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

  1971—1985年全市商业企业经济效益表
  21-5-1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