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一节 “文化大革命”

第十一节 “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开始。6月6日,市委、市人委、矿务局机关1200多名干部集会,拥护中共中央改组北京市委的决定,声讨北京市委“一批修正主义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支持北京大学无产阶级革命派对“资产阶级保皇派”的斗争。6月下旬,市委根据《五·一六通知》精神,部署批判“小五界”(即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学术界)的反动思想,并逐步扩展到社会各界。批判“文艺黑线”,批判“三家村”(即邓拓、吴晗、廖沫沙),“四家店”(即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25日—28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毛泽东关于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很不认真,很不得力的批评,检查了全市“文化大革命”进展情况,认为存在认识迟、行动慢、领导落后于群众的问题,决定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先后向学校和有关单位派出17个工作组,指导“文化大革命”运动。8月5日,毛泽东“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和8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16条)公开发表后,四大(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在全市城乡开展,人民群众被卷入“文化大革命”这场动乱漩涡。8月22日,市第四中学召开“造反大会”,宣布社教工作团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接着学生成立了“八·二二造反大军”。8月27日,市委机关“红色造反团”的“造反派”和鸡西日报社“红色造反团”的“造反派”揪斗了副市长陈玉德、统战部长张涛。紧接着市、区、公社和各矿许多党政领导干部被戴高帽、游街示众。学校停课“造反”,厂、矿、企事业单位纷纷成立造反团,许多工厂、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成千上万的红卫兵走上街头,大破四旧(即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到处张贴标语、大字报,印传单,集会演说,发通令、倡议书,把鸡冠人民公社改为“红卫人民公社,红军路办事处改为“反修办事处”,“美光照相馆”改为“工农兵照像馆”,把“文明理发馆”改为“东方红理发馆”,把“迎宾饭店”改为“立新饭店”,挂在饭店门口的“各种炒菜,包办酒席”等招牌换成“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红色标语牌。烧毁“四旧”书刊、戏装不计其数。党政机关普遍受到冲击,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广大党员被停止了组织生活。10月27日,全市各中学学生、教师1900多人从鸡西市出发乘火车去北京等地进行“大串连”,各机关单位的“造反派”群众也纷纷赴外地“串连”。
  1967年1月17日开始,市第一中学“红色造反团”等先后夺了市广播站,鸡西日报社、银行、公安局的大权,拉开了鸡西市夺权斗争的序幕。同月26日,黑龙江省军区宣布对人民银行鸡西市支行实行军管。2月1日,鸡西市“红色造反者第三司令部”(简称三司)成立。2月22日,市话剧团红色造反者总部等红色造反者组织召开大联合、大夺权誓师大会暨鸡西市红色造反者联合总司令部(简称红联总)成立大会。2月23日正式宣布夺取市委、市人委大权。之后各部、委、院、局、区、社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的造反组织,纷纷夺取本单位的党政财文大权。3月19日“三司”联合矿务局机电厂革命工人造反总司令部、矿务局工程处铁道兵团、鸡西煤机厂一、三总部等造反组织成立“鸡西市无产阶级革命造反联合总司令部”(简称革联总),酝酿向“红联总”夺权。3月27日,省军区宣布对鸡西矿务局实行全面军管。4月初,“红联总”为保住已夺取的鸡西市党政财文大权,调集上千名工人、农民、学生等“红联总”战士进城,日夜守卫在市委、市人委办公大楼,以临战姿态防备“革联总”夺权,使矿区有39个采煤场子陷于停产。4月下旬,省军区宣布对鸡西市实行全面军管。5月1日,革命群众组织在庆祝“五·一”游行时,“红联总”与“革联总”两大派群众组织发生冲突,造成严重的流血事件,死亡9人,重伤44人,轻伤132人。当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黑龙江省军区发表《告鸡西人民书》,对鸡西两派群众组织实行支一派压一派。5月8日又发表《再告鸡西人民书》,提出贫下中农要搞好农业生产;红卫兵要做复课闹革命的促进派;革命干部要深入揭露批判一小撮“走资派”。6月2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接见黑龙江省“革命造反派”(其中,鸡西造反派12人)。11月25日,经省革委批准,鸡西市革命委员会正式诞生,市直各委、办、局夺权和批斗“走资派”的斗争仍在继续,使鸡西市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据鸡西矿务局统计,1967年全局原煤总产量由1966年的895万吨下降到580万吨,只完成国家计划的65.9%。
  1968年1月,鸡西市“造反派”组织,在全市进一步掀起“反右倾、反复辟”,揪斗“漏网走资派”,“反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一批领导干部遭受了更残酷的折磨。同时,全市普遍开展颂扬毛主席活动,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每日3餐要“三敬三祝”,开会前要向毛主席请示,念毛主席语录,会后要喊毛主席万寿无疆。被批斗的“牛鬼蛇神”、“走资派”每日要站在毛主席像前低头请罪。各委、办、局开展大批判,深挖“三特一叛”,清理阶级队伍。公检法被砸烂。矿务局建井处破获的“一号苏修特务案”,造反派用刑具搞逼供信,迫使有历史问题的张荫堂编造了所谓“鸡西第五情报站特务组织”,涉及16个单位262人。其中,有90人遭刑讯迫害,8人致死,22人致残,多人遭肉体折磨留下后遗症。还有“二号中统特务案”、立新煤矿的“一党一军案”,凡“涉嫌”者均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和触动。据统计,“文化大革命”中,全市共发生冤假错案443起,涉及977人,致死23人,致残43人,对“走资派”采用戴高帽游街,“喷气式”、挂牌子进行批斗。副市长孙武以“叛徒”罪名被批斗、关押,副市长毕勇被长期残酷批斗折磨致死。大多数机关干部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或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开始上山下乡。
  1969年2月,经中共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批准,中共鸡西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成立。全市各条战线继续进行斗、批、改和清理阶级队伍。5月21—6月4日,鸡西市革委举办第一期被“解放”的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培训55名原县团级干部,并分配到各领导岗位工作。6月,中共中央纠正宣传毛主席形像的形式主义,停止了“三敬三祝”和“忠”字化活动。
  1972年6月16—18日,中共鸡西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鸡西市第四届委员会,大会贯彻毛泽东主席“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指示,继续深入“批修整风”。
  1973年2月17日,中共鸡西市委四届三次(扩大)会议召开。会议传达贯彻黑龙江省委三届三次会议精神,讨论1973年工作任务,确定将批林整风当成头等大事来抓。10月12—11月9日,市委举办了3期“党的基本路线学习班”,学习“十大”文件,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开展批林整风。1974年2月5—7日,中共鸡西市委(扩大)会议召开,要求立即掀起批林批孔高潮,各级党组织要将批林批孔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2月17日,《鸡西日报》头版发表市十三中学学生张玉莲给市教育局党委和共青团鸡西市委的信,同时转载《黑龙江日报》发表支持张玉莲写的“编者按”。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看到鸡西市张玉莲的“反潮流的事迹”后作了批示。王洪文的批示给鸡西市各条战线,特别是教育战线带来了严重灾难,“反潮流”的势力在全市出现。“一批造反派”又杀向社会,煽动群众大搞“反右倾”、“反复辟”,扰乱了市委领导班子的正常工作秩序。4月19日,市总工会、贫协、妇联、团市委、民兵指挥部和矿务局工会联合召开“批林批孔痛击复辟资本主义反动思潮大会”。11月11日,市委、市革委召开全市“抓革命、促生产”会议,学习毛泽东主席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团结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的指示。1975年6月,市委在黑龙江省委召开的城市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座谈会上介绍了“经验”。1976年5月15—22日,市委召开全市各公社、厂、矿党委和市直各部、委、办、局领导干部会议,动员全市各级组织进一步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高潮。8月17—21日,中共鸡西市委五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传达省委召开的学习毛泽东指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经验交流会议精神,进一步掀起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新高潮,使错误的“批邓”运动向着更错误的方向发展。
  同年10月22日,全市20万军民举行盛大集会,游行示威。庆祝中共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动乱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