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织建设
第一章 中国民主同盟鸡西市地方组织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958年9月,盟员姜新春被错划为右派,由哈医大转到鸡西市工作,直至1977年被中止盟务活动。1978年,姜新春与民盟黑龙江省委取得联系,恢复了盟员组织生活,受民盟黑龙江省委直接领导。
1983年夏秋之际,盟员姜新春在中共鸡西市委和民盟黑龙江省委的帮助指导下,开始与鸡西市文化教育界部分中高级知识分子接触,宣传盟章、盟史。同年10月,经民盟黑龙江省委批准,首批发展王魁点、吴侃等7人入盟。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又先后发展李云龙、金家琅等4人入盟。1984年6月11日,经民盟黑龙江省委批准,组建民盟鸡西市直属支部筹委会。同年9月26日,成立民盟黑龙江省委直属鸡西市支部委员会,姜新春当选为支部主任委员,金家琅、王魁点当选为支部委员。支部委员会组建后,确定发展盟员为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做积极而慎重的发展工作。
1985年6月3日,民盟黑龙江省委批准成立民盟鸡西市委筹委会,责成姜新春负责筹委会全面工作。10月29日,民盟鸡西市委筹委会召开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民盟鸡西市第一届委员会。姜新春当选为主任委员,王魁点、金家琅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由金家琅兼任,刘焕新、王洪翘、李云龙、邹淑艳(女)当选为委员,盟员已发展到52人。
1987年11月12日,召开民盟鸡西市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盟鸡西市第二届委员会。上届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连选连任,李云龙、刘福东、邹淑艳(女)当选为委员。年末,盟员发展到6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22人,占盟员总数的33.8%;盟员平均年龄为47岁。被选为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盟员19人,占盟员总数的29.2%。盟员加入中国共产党的4人。
民盟鸡西市委成立后,为便于开展工作,以行业或单位为主体,相继建立了卫校支部、文化支部、教育支部、卫生支部和科技支部等基层组织,年末又建立矿业学院支部。每个支部都选出1名主任委员和2名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