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0年1月8—12日,召开鸡西县首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正式代表199人,列席41人。代表中,工人占5.5%、农民81.5%、青年2%、妇女2%、教育3%、医务1%、工商业者1.5%、荣军1%、机关干部2.5%。会议期间各界人民代表听取和审议县长代表县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代表们充分发扬民主,提出多条意见和建议。县长还及时解答代表的提案,决定矿山随便占用耕地予以退还,农民非常满意。
  1951年3月3—7日,召开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与劳动模范会议一并进行。出席会议代表189人,劳动模范106人,会议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解决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及春耕生产等问题。会上介绍了10个互助组的经验,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发家致富,纠正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强迫命令和放任自流倾向。同年10月29日举行第二次会议,讨论决定秋收分配和冬季生产问题。
  1952年3月和8月,分别召开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会议,吸收互助组组长参加。讨论决定县政府部署的农业生产和农业合作化问题。
  二、县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3月15—19日,鸡西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政府会议室隆重召开。正式代表227人,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县长、副县长及政府委员21人,组成鸡西县政府委员会。毕勇当选为县长,郝弼、鞠汉亭当选为副县长。人民代表任期2年。
  1956年11月7—10日,召开鸡西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代表是根据《宪法》的规定,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任期2年,出席会议的代表245人。大会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工作报告,批准财政预算和决算,选举产生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法院院长和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三、市人民代表大会
  1957年3月5—7日,召开鸡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174人,听取市委书记王友三《对鸡西市1957年政府工作任务的建议》的报告,选举产生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韩东光当选为市长。
  1958年5月20—23日,召开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216人,听取和审议《1958年工作任务的报告》,选举产生市第二届人民委员会和法院院长。
  1961年3月21—24日,召开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217人,听取和审议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批准财政决算,听取市法院的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选举产生市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和法院院长。
  1963年7月9—13日,召开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212人。听取和审议市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审查批准市财政预决算并作出决议,听取和审议市法院的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选举产生市第四届人民委员会和法院院长。
  1966年3月15—19日,召开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310人。听取和审议市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批准上年财政决算和当年财政预算,审议法院的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选举产生市第五届人民委员会和法院院长。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鸡西市革命委员会。在10年的政治动乱中,宪法、法律被践踏,人民代表的参政议政活动被取消。1980年,中共黑龙江省委9号文件《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建立的革命委员会,均算作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规定,将这一期间的市革命委员会列为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1979年12月8—11日,根据,1978年新《宪法》的规定,召开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听取和审议市革委的工作报告并作出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经济,为把鸡西市建设成为以煤炭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而奋斗的决议。选举产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长、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批准上年财政决算和当年财政预算。1981年3月、1982年3月分别召开第二、第三次会议。
  1983年3月26—30日,召开市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367人。会议审议批准市政府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批准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准财政预算和决算,批准市人大常委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等并作出决议。选举产生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长、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还选举出席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9人。1984年3月9—12日,召开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出席会议代表439人(鸡东县划归市管辖,新增代表53人),代表任期依法改为5年。1985年5月7—11日,召开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343人。本届任期内的3次会议,均以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为中心,审议决定市政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政策、措施以及重点解决人民生活中最为关心的问题。每年为市民办十几件好事,如解决就业、入学、行路、住房、上厕所难等问题;解决鸡冠区集中供热以及引进青龙山水库水增加市中心区供水、建设河滨公园、筹建鸡西大学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受到市民的普遍赞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了较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