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历届市人大常委会 一、市七届人大常委会
1979年12月11日组成,任期3年。在李逢春主任主持下共召集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3次,市人大常委会议22次。作出人民代表大会决议16项,作出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17项。作出人事任免决定41项,任免干部130人。在3年任期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监督和支持市政府实施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的城市性质,实现向综合型工业城市的战略转移。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的决议,都围绕这一主题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并为政府推行这次战略转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作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和监督公、检、法部门搞好社会治安等决议,为鸡西市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决定收取环境污染费,保护市民的生活环境。决定实行《市民公约》和“市民卫生日”,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更好地行使职权做了大量的工作,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受到省人大常委会的多次赞扬。
二、市八届人大常委会
1983年3月30日组成。李景明主任主持召集了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3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17次。作出人民代表大会决议15项,选举公告9项,免职、增补决定3项。作出市人大常委会决议18项。任免干部73项167人。
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任期的头3年,正处在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时期,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工农业生产都出现产值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好势头。地方工业扭转了12年亏损的局面,开始实现利润增长。城乡市场活跃,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做了大量工作。
1984年4月末,市人大常委会联合政协鸡西市委开展1次治脏、治乱的视察活动。5月8—15日,组成7个视察总团、54个分团,深入1县6区进行视察。将视察结果向全市发布评比等级的公告。参加视察的各级人民代表、政协委员515人,共视察了713个单位,遍及城乡各个角落,推动了全市的环境卫生与食品卫生工作的改善。同年7月,市人大常委视察了工矿企业及商业、饮食服务业的放开经营、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情况,2个视察团听取市经委关于国营工矿企业放开经营情况的汇报,肯定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做法,向市政府提出加速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建议。市政府总结经验教训,出台了国营工矿企业及商业、服务业实行经营责任制的办法,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监督与支持政府大力开展治脏、治乱的举措。1985年,又组织视察城市建设为民兴办的15件好事,监督政府积极解决吃水、行路、坐车、上学难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议》和《关于爆炸物品管理规则》2个决议,将安全生产纳入法制规范,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同年组织有关部门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会计法》、《经济合同法》。同市政府一起召开学习《经济合同法》经验交流会。八届人大常委会在自身建设上更进了一步,制定出《关于健全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若干规定》、《人民代表工作暂行办法》、《议案办理暂行办法》、《人民代表视察证》等法规性文件,将市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运行方法纳入法制轨道,并使政府、“两院”执行与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的运行规则上达到经常化、制度化、法律化。
领导机构及负责人表
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及负责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