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二节 主要活动


  1958年10月,市文联举办鸡西市文学艺术创作展览会,展出小说、诗歌、剧本、曲艺、电影文学等作品700篇。
  1963年1月,市美协与市总工会、市文化局联合举办市业余美术作品展览,展出国画、油画、剪纸、雕刻、漫画、速写、素描、书法等作品60件。
  1978年12月,市文联与市文化局、《鸡西日报》社联合发起“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征文活动。
  1979年10月,由市文联主办的《雪花》杂志(双月刊)创刊。作为地市级的文学刊物,《雪花》立足北国边疆,面向全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文艺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反映“改革、开放、搞活”中的社会现实,讴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发现与培养文学新秀,繁荣全市文艺创作为己任,努力形成粗犷、豪放的地方特色,发表的作品力求散发黑土气息,闪耀“乌金”光辉。
  1980年4月,市文联举办文学艺术报告会,邀请省文联副主席关沫南作题为《思想、生活、技巧》的学术报告。同年8月,市文联举办第一期文学创作研究会。10月,青年诗人、作家曲有源、房子和,《哈尔滨文艺》编辑刘子成等到鸡西市给业余作者辅导。12月,作家王忠、王前应市师范学校邀请,为400名文科学生作有关文学创作的专题报告。
  1982年,市美协与市群众艺术馆联合举办迎春剪纸作品展览,展出杨庆典等3人的77套近150幅作品。同年11月,市文联召开鸡西市文艺创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专业和业余作者200人。1983年2—6月,市文联连续举办3期业余文学创作讲习班,学期3个月,参加创作班的学员近300人。1984年3月,市文联举办业余写作训练班,学期4个月,学员近百人。同年6月,由《雪花》杂志社主办的文学创作函授辅导机构一北方函授创作中心成立。10月,该中心成为全国文学创作函授协调中心的理事成员(全国协调中心设在上海市《文学报》社),该中心采取函授方式批阅学员创作,分小说、诗歌、散文、散文诗、通俗小说、剧本6个专业。每年均在兴凯湖或乌苏里江畔举办大型笔会。当年培养全国各地学员2万人,得到《中国青年报》、《文学报》、《大众日报》、《四川日报》等报刊的支持,是全国举办文学函授最早的单位之一,在省内外较有影响。
  1985年4月,市书法协会由会员个人集资举办市首届钢笔书法大赛,参赛作品657件,展出162件。同时成立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162人。在当年全国首届钢笔书法大赛中,鸡西市的贾文良、徐振山、孙佑才获青年组二等奖,都平获三等奖,孙洪岐、郭志鸿、赵君、韩英俊获优秀奖。其中贾文良、徐振山、孙佑才3人的作品发表在《全国首届钢笔书法大赛获奖作品荟萃》一书中。同年7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鸡西市分校举办开学典礼,为鸡西市培养高级书画人才,提高书画艺术水平开辟了新阵地。9月,由中国民间文学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学理论研究组成员、鸡西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超主编的34万字的《鸡西民间故事集成》出版。12月,市文联和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第六届影展。成友仁的作品《矿长和我们同劳动》、《松花江夕照》参加省第六届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