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治教育
第二节 政治教育
1946年,鸡宁县政府建立初期,民兵政治教育在农村以村屯为单位,厂矿企业以坑口、车间为单位,采取办夜校、田间地头、班前班后或召开会议等形式,对民兵进行锄奸、防特教育,使广大民兵提高阶级觉悟,在各自的岗位上,以搞好生产的实际行动支援解放战争,保卫新政权。
50年代,民兵的政治教育,没有固定的形式,各区基干队、区中队利用工作、训练、生产间隙组织教育。其余民兵则不定期地随时组织学习,一般每月讲2—3课,每课1小时左右。朝鲜战争爆发后,民兵政治教育主要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防空袭教育为内容,使民兵认清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激发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积极参军、参战,捐献抗美援朝物资,投入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粉碎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60年代初,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民兵政治教育主要以提高警惕、防奸、反特,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教育为主。到70年代末,主要以揭批和肃清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给民兵建设留下的遗毒。全市各行业民兵都根据自己行业特点确定授课时间,煤矿民兵利用班前1小时授课;有的单位利用重大节日对民兵进行教育。为保证教育效果,市人民武装部自1973年开始编写具有当地特点的教材进行教育。1978年,城子河区东山煤矿民兵李兆有路遇2名歹徒挟持1名女青年,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赤手与2名持刀歹徒搏斗,英勇献身。1979年,西郊乡团结村民兵连长徐春华与身绑炸药的歹徒搏斗时,英勇牺牲。进入80年代,结合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的国防教育。根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将每月1堂课压缩到每年4堂课,每课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