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空教育
第三节 防空教育
一、战备思想教育
1946年7月23日,鸡宁县委(对外称鸡宁地方工作团办事处,下同)发出通知,针对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总动员令”,要求向群众进行战备思想教育和防奸教育,动员广大群众参军参战,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战争。鸡西县防空司令部于8月10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和人民防空部门,向广大群众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育和反对美机轰炸、反对细菌战的战备思想教育。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战备思想教育转向经常性的防空知识宣传教育。
1965年6月下旬,市委召开全市战备会议,组织干部学习《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经验》等4篇文章,部署开展群众性的时事教育。会后,组织30名市级报告员到基层向人民群众作时事报告。同年10月,在大通沟煤矿、小恒山煤矿、麻山公社、红军路百货商店4个单位进行战备教育试点;11月初,市委召开基层党委书记、宣传部长会议,全面部署战备宣传教育工作。到12月中旬,全市有191500人受教育,占应受教育人数的84%。其中,职工占95%。同时,举办了美国侵略越南罪行图片展览,组织职工观看《人民防空》、《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等影片和话剧《紧握手中枪》。
1969年,珍宝岛自卫还击战开始后,市革委宣传组和市战备办公室翻印《认清形势、准备打仗》宣传材料3500份和挂图2376幅发到基层,组织文艺宣传队深入工厂、矿山、居民委进行战备宣传演出,举办《人民战争胜利万岁》展览,参观人数83735人(次),放幻灯427场,受教育278325人(次)。1970年以后,各区、矿主要通过报告会和有线广播,向群众进行战备思想教育。1978年以后,战备宣传教育由要准备打仗转向平战结合,先后向干部、群众放映《走访地下城》、《巴蜀洞天》、《今日地下城》、《唐山地震后人防工事考察》、《众志成城》等10多部影片,共放映人防电影85场,观看人数93500人(次)。
二、防空知识教育
1950—1953年,针对美国飞机经常入侵黑龙江省境内撒布细菌昆虫的罪恶行径,县防空司令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和防空部门广泛向群众进行防细菌武器的教育,教育群众自制防细菌的简易工具,鉴别细菌昆虫的方法。1953年,在职工中广泛开展防空知识教育,受教育职工达到85%以上。1966年上半年,全市在城镇利用各种形式向职工、居民进行防空知识教育,基本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970年,市战备办公室将省防空指挥部编绘的《人民防空常识宣传挂图》80套(每套31幅)分发到各区、厂、矿,举办画廊,开辟宣传园地,向群众进行教育。
1982年,市人防办在市第九中学和矿务局中学进行防原子、化学、细菌武器常识教育试点,在初中二年级系统地讲授原子武器、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知识。1985年3月,市人防办、市教育局和矿务局教育处联合召开“三防”常识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举办有17所中学21名任课教师参加的“三防”常识教育师资集训班,下发统一教材,正式把“三防”常识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大纲。年末,全市有24所中学,91个班级开设“三防”常识教育课,受教育的学生6640人。
三、《规定》、《办法》、《条例》教育
1946年7月23日,鸡宁县委发出通知,对防空、防火、防奸提出具体要求,并向群众进行教育。1950年5月,鸡西县防空委员会制订灯火管制、维持治安紧急办法和救护组织办法,向城镇人民进行宣传教育。
1969年以后,市人防办按照防空袭《预案》的要求,制订《战时防空期间交通暂行规定》、《防空警报信号的规定》、《战时防空期间灯火管制办法》、《战时社会治安管制条例》等,结合战备思想教育,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1981年,市政府颁布《鸡西市人防工事维护管理暂行规定》,教育群众把维护管理人防设施作为公民的义务。
1984年7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了《人民防空条例》(简称条例),市人防办在梨树区进行《条例》的宣传试点,主管人防工作的副市长吴志刚在梨树区现场会上对宣传贯彻《条例》提出具体要求,向干部宣传讲解《条例》。会后,宣传贯彻《条例》受教育的人数达到3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