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管理第一节 机构 一、政府教育机构
1946年5月,鸡宁县政府设教育科。1952年7月,教育科改为文教科,负责管理全县文化教育工作。
1957年,经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设鸡西市文教局,王敬煊任局长,王兆贵任副局长。1958年12月,市教育局从文教局中分出与矿务局教育处合并,统称鸡西市教育局,局长韦德有,副局长王兆贵,统管全市教育工作,下设秘书科、教育科和工农教育科。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革命造反派”夺权,成立教育局接管委员会。1967年11月,由市革委政治部文卫组负责全市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工作。1968年9月24日,成立市文教卫生革命委员会,翌年改为市文教革命委员会,下设政工组、教育革命组、办事组,负责全市教育革命工作。1971年初,成立鸡西市革委文教局。1972年,将市文教局分设为文化局与教育局。
1981年9月,市委决定,工农教育从教育局划出,成立鸡西市工农教育委员会。
1985年12月29日,市委决定撤销市教育局和工农教育委员会,成立鸡西市教育委员会,副市长陈玉德兼任主任。教委负责全市教育工作,内设办公室、人事科、中学教育科、初等教育科、职业教育科、民族教育科、体育卫生科、计财科、保卫科和督导室等职能科室。市教委对全市政府办中、小学实行三级管理,市一中、二中、四中、十九中、三十一中和朝鲜族中学、第一职业高中、聋哑学校、市实验小学、建新小学等中、小学校,由教委直接管理,将原属市教育局管理的26所中学下放到各所在区管理,城镇小学由区教育科管理,农村小学由所在乡管理。并对全市企办学校和个人、集体办的各种培训班(校)进行业务指导。
二、矿务局教育机构
1947年2月,东北工矿处职工会宣传部负责鸡西矿区的教育工作。1949年初,矿务局工会成立文教部,设专职人员主抓文教工作。同年12月,矿务局设人事处,下设教育科,负责学校教育和职工脱产培训,工会文教部负责业余教育。1953年8月,撤销人事处,成立干部处,下设职工教育科和小学教育科。1955年2月,矿务局成立教育处,负责全局教育和职工培训工作;7月,教育处与干部处合并,称干部教育处,下设教育科,各矿(厂)干部科设教育股。1956年4月,将工会主管的职工业余教育移交教育科。
1958年12月,矿务局教育处与市教育局合署办公,对外统称鸡西市教育局。1962年,矿务局教育处与市教育局分开,矿务局教育处与人事处合并,业余教育划归矿区工会主管。1964年初,矿务局单独成立教育处,处长韦德有,下设学校教育科、职工培训科、机关业校、函授站。1969年,市、矿合一,撤销矿务局教育处,成立市文教革委,管理全市教育工作。1972年3月,市、矿分开,重新成立矿务局教育处,处长龙鹏举,副处长于达人,下设学校教育科和培训科。1978年8月,增设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
1981年10月,矿务局成立职工培训处。1984年4月,教育处与培训处合并,成立教育培训处,集中管理全局学校教育与职工培训工作,处长李钦正,副处长王荣波、张国臣。设综合、中小学教育、工人教育、业余教育科等职能科室,直属单位有教研室、函授站、电大工作站和机关职工学校。教育培训处对矿务局工学院、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局党政干部学校、卫生干部学校、技工学校、师范学校、矿务局中学等在业务上有指导关系。
机构及负责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