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教研重点及成果

第二节 教研重点及成果


  1947—1952年,教研重点主要是学习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清除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教育思想,废除体罚和变相体罚,提倡民主管理。1953一1957年,重点学习、推广苏联的教育经验。1958年7月,市文教局抽调部分小学教师编写语文、地理、历史、歌曲、乡土教材。1960年6月,市教育局推广市二中“读、写、学、练、用”一条龙教学法,变5段式教学为3段式教学,“难点一人主讲、多人辅导”、“教、学、导三结合”的教学经验。1964年之后,教研工作重点着眼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研究“少而精”教学原则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文化大革命”期间,教研活动全部停止。
  1979年开始,教研活动的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上来。1981年,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教研机构,成立群众性教育科研团体,广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报告会、教学成果展览会。教育科研由单纯的方法研究向理论研究过渡。
  1983年后,全市中小学共写出论文396篇,被上级刊物选载217篇,其中省级刊物选载45篇。同期,由李石、别东梅、赫荣山编写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被省里评为3等论著奖。由孟庆祝、翟雷、熊大鹏编写的初高中语文《文言文释译》,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的优秀论著奖,畅销省内外。各教研室还编写了各科复习纲要和辅导材料。小学教研部在全市小学中推广“三类语文教学法”,在鸡西小学搞“集中认字”实验,在部分小学推广数学“尝试教学法”。矿务局教研室总结推广城子河煤矿立新小学低年级的“三三制教学法”(学一字组三词、学一词造三句、学一课背三句)和隋福英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三点三路教学法”(掌握教材特点、重点、难点,理清作者思路、教者教路、学生学路)。市第四中学教师陈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文立体教学法”,效果显著。
  1984年秋,根据国家教育部部署,经省实验领导小组批准,鸡西市在市实验小学和城子河区中心小学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和数学的三算教学实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是以汉语拼音为工具,使阅读和写作提前起步,寓识字于学汉语之中,建立小学语文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的教学体系。实验目标暂定3年为1个周期,目的是拟用3年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基本上完成《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的读写任务。
  1985年9月,在黑龙江省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宣读题为《初中语文立体教学初探》的论文,获优秀论文奖。同年,全市推行“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地理程序教学法”。矿务局教研室总结推广城子河煤矿三中张凤鸣的“读书笔记法”、矿务局中学数理科的“学导式教学法”、恒山煤矿一中管延仲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单元教学法。鸡西市教育局和教育学院联合编印了《鸡西市中学教学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鸡西市小学体育工作首届论文集》、《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选编》、《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汇编》等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