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师培训
第二节 教师培训
1946年12月,合江省政府在佳木斯市举办教师培训班,鸡宁县派出6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
1947年7月,鸡宁县政府召集全县120名小学教师举办暑期训练班,邀请军政首长讲授《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介绍老解放区教育工作情况。翌年2月,松江省教育厅组织大规模教育讲习会,探讨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原则及实践,进行思想改造,初步奠定了发展鸡西县教育的思想基础。
1952年,县成立小学教师函授指导站,设语文、算术2科,使用东北3省统编教材,培训不足初中毕业程度的小学教师。1956年,成立鸡西县教师业余进修学校,翌年改称鸡西市教师业余进修学校,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师政治理论及文化进修的组织领导工作。设政治理论班,要求中学教师在7年之内学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联共(布)党史》4门课程;小学教师学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近代史》、《宪法》、《联共(布)党史》4门课程。文化班以小学教师为主要对象,采用函授师范学校教材,开设语文、算术、自然常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4门课程,以自学为主,辅以小组讨论,考试合格发给毕业证。当年参加理论班学习的有500人,文化程度没达到国家要求水平的小学教师,除病弱者外全部参加文化班学习。学习刚刚开始,因开展整风运动而中止。
1958年下学期,业余进修学校改市业余师范学校,年底与市师范学校合并,改为函授部。1959年,中学教师参加大学函授学习的48人,小学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的831人,占教师总数1255人的70%。
1960年初,市人委决定成立市教师进修学院,副市长侯越兼任院长,下设高师进修组、中师进修组和中等函授组。5月,提出全面提高中小学师资文化水平的长远规划,教师们深受鼓舞,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中学教师参加本科、专科和中师进修的295人(含师范和工农业余中学教师),小学专任教师1662人全部参加学习。因规划超越客观条件,未能如期实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进修学院先组成“文革领导小组”,接着成立“接管委员会”。1968年5月8日,市革委以“进修学院是修正主义单位”为名宣布解散,工作人员全部调离。
1972年9月,市革委设教育革命办公室,下设进修组、教研组和办公室。1975年,举办“赤脚医生”培训班和农机班,为中小学培训60名“赤脚医生”和农机教师。
1978年5月,成立市教育行政干部学校。6月,举办第一期脱产干部培训班,学习全国教育会议精神,拨乱反正,批判“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战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两个估计”,参加学习的有部分中学党支部书记和校长21人。同年11—12月,举办第二期领导干部培训班,参加者有全市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各区(社)、厂矿教育科长和教育局机关干部共230人,主要学习《中小学工作条例》。
1979年4月,撤销教育革命办公室,恢复教师进修学院。5—6月,举办第三期干部培训班,学习哲学和教育学,参加学习的有中学党支部书记和校长32人。同年11—12月,又以同样内容开办第四期培训班,学员29人。
1980年,经省编委批准成立鸡西市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