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校办服务业

第三节 校办服务业


  一、校办服务业
  校办服务行业始于1982年。1984年,市教育局成立校办劳动服务公司,管理全市教育系统待业青年的安置就业工作,并负责对校办服务厂、店的业务指导。到1985年,全市有校办商店、饭店、被服店等13家。每年除有一定收益外,还能安排几十名青年就业。
  二、其它
  从50年代起,每年秋末冬初,全市大部分中小学都组织学生上山割笤条、拣树枝,各煤矿附近学校组织学生到矸石山拣煤,解决冬季取暖问题。只此一项,每年可节省取暖费上万元。这项活动到1983年之后,逐渐减少。
  50—60年代初,开展收废品、挖药材、采野菜和其它山产品(俗称“小秋收”)活动,卖钱上缴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活动的,也可留部分卖钱额充作班费。组织各种服务小组,如小维修组修理门窗、桌椅,理发组、修鞋组为同学服务,还有小银行、小医院、小图书馆等,在校内义务为同学服务。有的学校将此类活动开展到校外,帮助军烈属和孤寡残疾人担水、劈柴或到公共场所清扫室内外卫生、搭桥、垫路等。
  1958—1965年,各中小学每年夏秋两季都组织师生到生产队支援夏锄与秋收。1973—1976年“开门办学”期间,城乡中学组织师生到附近工厂和生产队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多属支援性质,少数厂队付给低微报酬或某些物资,帮助学校解决某些实际困难。

  1982—1985年鸡西市中小学勤工俭学收益情况表
  34—10—1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