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技术机构第一节 机构 沦陷时期,鸡西地区有4座煤矿、1座发电所和1家煤矿机械制作所,技术人员极少。新中国建立后,鸡西科技事业逐步发展,科技队伍、科研机构发展壮大。1958年7月,成立鸡西市科学工作委员会,成员11人。1959年3月,改为鸡西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配备了4名专职干部。1964年3月,鸡西市科委编制增加到14人,内设科技情报室、工业组、农业组、文卫组、秘书组、科技干部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鸡西市科委正常工作被迫停止。1967年11月,市革命委员会生产委员会设立科技组。1970年2月科技组改为科技局。同年9月14日,科技局核定行政编制10人,内设情报室、办公室、工业科、农医科、综合计划科、科技干部科。1975年3月,增设市地震办(隶属市政府,由市科委代管),情报室改为市科技情报所。1976年3月,市科技局改为鸡西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977年10月行政编制29人。1978年增设科学器材服务站,1983年改为市科学器材公司。1985年5月,工业科与农医科合并为科技开发科(对外称鸡西市科技开发中心),增设成果管理科。科技干部科与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市微机办、市智力引进办公室与开发科合署办公,市科技保密办设在成果管理科。同年12月,增设市专利事务所。市科委行政编制32人,事业编制17人。
机构及负责人表
①为群众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