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技情报
第三章 科学技术服务
第一节 科技情报
一、科技情报调查研究
1975年,市科技情报所为振兴地方经济,开展科技情报调查研究工作。1979年,市情报所考察全市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情况,提出《关于科技人员再教育形式的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据此组建全省第一所科技进修学院鸡西市科技进修学院。1980年,市科委与鸡西发电厂协作,提出《粉煤灰空心微珠综合利用的调研报告》。发电厂据此建立微珠保温砖厂,获省优秀科技情报奖。1981—1983年,市科委、市科技情报所等情报单位相继提出《梯恩梯污水处理调研报告》,应用情报实现小恒山煤矿竖井提升系统改造工程,通过情报引进无土育苗技术、速生树种小黑杨、人工培植夫然牛黄等新科技,为全市地方经济的振兴增添异彩。到1985年,累计开展44项、125次科技情报调研与引进活动。其中,2项获省优秀科技情报成果奖,10项获市优秀成果奖。
二、文献服务
“文化大革命”前,情报室共收集各种内部科技资料1000份,订阅中文科技刊物154种、外文科技刊物56种。与外省、市近500个科技情报单位建立了资料情报交流关系。鸡西矿务局各煤矿和鸡西煤机厂、发电厂等中、省直企业设情报室、资料室和科技图书馆,为生产和科研服务。
1962—1965年,出版了《科技动态》33期600册。1972年起出版《科学实验动态》、《鸡西科技》、《科技信息》共73期。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科技情报文献服务出现新局面,科技人员阅读和使用科技资料逐渐增多,文献服务逐渐采用现代化方式,录音、录像、复印技术得到应用。市科委情报所、市图书馆以及电子、医药等情报站举办文献知识学习班,部分中、省直企业为科技干部和职工放映科技情报电影。
1984—1985年,出版《信息快报》、《科技消息》和《实用信息》共185期3250份,专题资料《天麻》、《红茶菌》、《黑豆果栽培技术》等5000份,信息集锦4份。利用座谈、跟踪以及召开信息发布会等多种服务形式,为全市各行各业提供信息和资料,并与全国各地交流。至1985年末,与全国1350个单位互通信息,开辟情报源,平均收到各种信息3000份,加工、筛选入库1,500份,藏有量达2万份。
三、情报网络建设
“文化大革命”前,全市有煤炭、机械、计量、医药卫生等4个情报站(网)。“文化大革命”期间,情报网站活动全部停止。1978年4个情报站(网)恢复活动,又建立3个情报站(网)。1980年,东北3省情报网成立,鸡西市情报所是首届成员之一,任2届组长成员单位,曾代表部分中小城市参加了国家第三届科技情报工作会议。
1984年,重新组建市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化工、电子、机械、医药卫生、农牧渔、标准计量和微机应用等10个科技情报站,均配有专业情报员。同年6月召开全市科技情报网站工作会议。
四、外文翻译
1980年以前,以情报所代译网形式承接委托翻译任务。1984年在原代译网基础上,组建翻译中心,制定翻译工作条例,颁发证件,全市有113名外语工作者参加翻译中心活动。其中,推荐到省的13名翻译人员被省翻译协会吸收为会员。1985年翻译量达120万字,包括集中供热工程、聚氯乙烯硬质塞卢卡板材生产线、塑料门窗引进设备、硅线石采选工程等英、日、瑞典文字资料的笔译和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