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古遗址

第二节 古遗址


  一、兰岭永台砖厂遗址
  1977年5月23日,兰岭公社永台大队社员烧砖取土时,发现一些石斧、石刀和陶片等遗物。其中,石斧2件、穿孔石刀4件、石凿2件、磨石1件、颜料石1块,陶片采集不多,均为“夹砂红褐陶”,手制,火候不到,陶质疏松,素面,没发现完整器物。
  永台遗址发现的磨制石斧、穿孔石刀和带钮陶器等,类似牡丹江流域的宁安东康遗址出土的一些器物,可能属同一文化类型。
  二、兰岭良种场遗址
  1978年11月,兰岭良种场孙忠良在挖菜窖时,发现1件石斧。1979年初,市文物管理站派人前往实地考察,发现陶器残片和石器等。经省考古队鉴定,属东宁大城子类型。
  三、小乌拉草沟遗址
  居民阎成启取土时,发现1件完整的陶杯。市文物管理站前往遗址发现夹砂红褐陶片、口沿、器底、石磨棒、陶杯等文物。出土文物代表鸡西早期铁器时代文化,与牡丹江流域的宁安大牡丹遗址出土的石磨棒相同,可断定为同类文化。
  四、柳毛中心遗址
  位于柳毛公社中心九队菜地内。1979年,省文物普查队牡丹江下游组发现遗物有北宋铜币(崇宁通宝)、铜簪、布纹瓦、铁车辖、泥质灰陶、青砖等。由于平整土地,遗址已被破坏。出土文物属于辽金时期文化遗存,可能是当时的人类居住地。
  五、刀背山遗址
  刀背山位于穆棱河上游末端右岸,主峰为鸡西市与鸡东县的分界岭。遗址位于刀背山西坡脚下,西距市中心区7公里,东距铁路鸡东车站8公里。
  1980年冬,鸡西市政工程处在刀背山西坡采路基石,于碎石堆中发现一批石器、陶器、玉器和部分人体碎骨。
  刀背山脚下遗物出土点,只剩下现代人工取石7个石料堆约1000立方米。值得提及的是狭长地带的土石包和西部的石墙,可能是远古人类遗留下来的。
  遗物有陶器,共采集陶片60余片,分别属于夹砂黄褐陶、夹砂黑陶和泥质红皮陶系。器型有钵,复原2件,分2式。罐,复原2件,分3型。石器7件,有石斧、石锛。其中,石斧4件,分4式,石锛2件,分2式。玉器5件,有璧、瑗及装饰品。还收集到人体肢骨、下颚骨、头盖骨及牙齿等遗物,可见此处曾一度为墓葬址。
  刀背山脚下所见古遗物风格,似新开流文化。有两种可能,一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墓地,二是古人类居住址的利用,如同新开流墓地和依兰倭哈达洞穴一样。今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麻山区岭南大队遗址
  1982年4月,农民郝万生取土盖房,发现一些陶片,市文物管理站赴遗址考察发现,有器底、器钮、口沿和腹片共25块,均为陶片。岭南大队遗址所见遗物,有可能是两汉时期遗存。
  七、猴石沟林场遗址
  位于梨树区猴石沟村南2公里处,发现遗物有夹砂红褐陶片、口沿、器底、石锛等。属于两汉时期文化遗存,说明2000年前人类已在鸡西地区开始耕种定居生活。
  八、太阳升一、二队果树场遗址
  1982年6月,鸡西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发现该遗址,地面耕流土松,多见素面陶片,少量有划纹,均属夹砂红褐陶系,砂质粗,火候一般,泥条盘筑法,器型多罐。属新石器时期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