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开展批评
第五节 开展批评
1948年11月15日,《鸡西工人》创刊后,采取发表读者来信、消息、调查附记等形式,在报纸上开展批评。同年12月9日,《鸡西工人》二版发表题为《柳毛铅矿冬菜严重损失》的文章,批评柳毛铅矿管理不力,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造成冬贮菜损失浪费的问题。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鸡西工人》发表批评官僚主义、忽视安全生产的文章11篇。1950年以后,《鸡西工人》在报纸上发表批评的稿件逐年增多。1953年,《鸡西工人》发表了26篇批评稿件。
1954年1月1日,《鸡西工人》改称《鸡西工人报》后,在报纸上开展批评的稿件相应增多,内容更广泛,形式也更灵活多样。报纸批评一个单位后,还发表批评后的回音。1955年,在报纸上发表批评稿件30篇,其中发表读者来信24篇。1957年,《鸡西工人报》围绕帮助中共整风和反右派斗争发表批评稿件43篇,其中发表反右派的稿件37篇,占全部批评稿件的86%。
1958年4月1日,《鸡西工人报》改称《鸡西日报》后,针对滴道煤矿第一季度发生轻伤事故328次、重伤1次,在二版发表题为《违章作业屡见不鲜》的批评稿件,批评滴道煤矿部分干部只抓生产,忽视安全,违章作业现象非常严重的问题。1959—1978年,《鸡西日报》报纸版面充斥歌功颂德的文章、稿件,批评稿件1篇未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鸡西日报》在突出宣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把经济报道摆在首要位置的同时,对全市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弊端适时地予以批评报道,加强了舆论监督。1979年8月25日,《鸡西日报》二版头条,发表题为《西红柿市场为何偏紧》的记者采访杂记和题为《为何买不到西红柿》的群众来信这组稿件,在指出造成西红柿市场偏紧的客观原因后,严肃地批评商店走后门的问题。同年11月24日,《鸡西日报》二版头条发表题为《秋白菜为何减产?》的批评性文章,指出“除了天灾、病害之外,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脱离实际的瞎指挥,不搞科学种田等人为因素是减产的重要原因。”这篇批评稿件发表后,引起全市农业战线干部、群众的讨论,持续近2个月时间,发表20篇稿件,经过讨论达到共识,为1980年安排秋白菜生产提供了借鉴。同年12月2日,《鸡西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鸡西矿务局滴道煤矿九井绞车司机李发写的题为《难道我这样干有罪吗?一封绞车司机的上诉信》。同时发表了鸡西矿务局联合调查组写的《调查附记》、《鸡西日报》编辑部写的《编者按》,赞扬李发遵守规章、讲究科学、坚持原则的精神,批评某些干部支持违章作业,工人如果稍持异议,就要遭到训斥、谩骂,甚至剥夺工作权利的霸道行径。
1983年9月2日,《鸡西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题为《十个月工程跨三年,扯皮何时休?》的批评文章,对建设单位市第三百货商店和施工单位鸡冠区西鸡西工程队公开提出批评。这篇批评文章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查出西鸡西工程队队长贪污的问题。1984年7月3日,《鸡西日报》头版头条以《官商霸市群氓哄抢—一个个体商贩的遭遇》为题,揭露市果品公司业务人员无理干预,致使个体商贩许永发从河北省遵化县贩运来的1.5万公斤鲜杏损失惨重的问题。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支持了个体户的正当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