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经营管理

第六节 经营管理


  一、财务管理
  1948年11月—1956年末,报社未设专门财务管理机构。报纸方面的支出,到鸡西矿务局财务处报帐;印刷厂方面的支出,到鸡西矿务局秘书科报帐。报社和印刷厂的关系是甲乙方的关系,报纸出版印刷以合同形式定下来,每期报纸印多少份,由局财务处拨付印刷厂多少钱。报纸发行收入则由负责发行的部门按交款手续上交局财务处,报社的经费开支由局财务处统付。
  1957年,《鸡西报》与《鸡西工人报》合并后,矿务局将印刷厂的厂房设备和原班人马无偿地划归报社,改鸡西矿务局印刷厂为《鸡西工人报》社印刷厂。印刷厂除完成报纸出版印刷任务外,还对外兼营加工表格、文件印刷,但业务量不多,收入有限,年亏损额3—5万元。
  1958年,市人委决定将报社印刷厂与市印刷厂合并,解决报社经费问题。市印刷厂接受市工业局和报社双重领导,既要“以厂养报”,又要完成市下达的利润上缴任务,2项任务难以完成,1年后两厂分开。
  1959—1960年,市财政局和矿务局各给报社年补贴3万元,2年共12万元。1961年改为市财政局一家补贴6—8万元,直至1963年补贴标准未变。
  1964年,报社印刷厂与市印刷厂第二次合并,合并后称《鸡西日报》社印刷厂,归报社领导,任务明确、具体。营业所得除补充报社开支外尚有积累。1967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又分开。
  1968—1973年,市财政局每年给报社补贴6—8万元。1974年,材料费上涨,当年亏损达17.3万元,以后亏损额逐年上升。
  1985年,报社总收入49.7万元,总支出83.7万元,亏损34万元,财政补贴23万元,净亏11万元。
  二、广 告
  1950年5月—1957年11月,《鸡西工人报》只零星地登过几次诸如“庆祝红五月,书刊减价一周”、“储蓄中奖号码”一类的小型广告。从1957年12月3日起,报纸利用中缝刊登影剧预告和遗失声明等服务性广告业务。1981年以后,开始刊登商品广告,报社设专人管理。1982年2月,根据广告业务不断增加的需要,报社成立广告科,工作人员4人。
  1983年6月—1984年,广告科先后参加4次全国性大型广告工作会议,参加6次“三北”、东北广告工作会议。每次会议带回广告金额达万元以上。刊登广告的篇幅占每天报纸版面的1/4以上,有时还发广告专版。
  1985年,广告营业额达16万元。同年12月,刊登广告63条。其中,工商广告42条,占66.7%;通知广告12条,占19%;文教、卫生广告7条,占11.1%;公告广告2条,占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