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编辑出版
第二节 编辑出版
一、编辑部体制
1975年,《矿工简报》复刊时编辑工作由鸡西矿务局办公室下属的战报科负责。1977年,战报科隶属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由7人增至12人。1978年,始设编辑部,下设编辑组和校对组。1983年,建立总编辑负责、副总编辑分管的领导体制,下设经济部、政文部、文艺部和群众工作部。1984年,报社领导体制改为由总编辑直接负责,下设编辑部和记者部。1985年10月,又改回由总编辑负责、副总编辑分管的体制,恢复经济、政文、文艺和群工部。
二、选稿、组稿与审查定稿
1975年,《矿工简报》稿件的编辑工作比较简单。报纸稿件主要是转发中央会议、《人民日报》重要社论和矿务局管内重大会议消息以及局主要领导的讲话等,稿件由科领导签发,大样送主管处室领导审批,即可付印。这种情况持续到1978年编辑部单独建置时止。
1979—1985年,报纸版面几经调整,逐步形成要闻、经济、政文和副刊版面,各版的组稿思路逐渐明确,并开辟专版和专栏。在要闻版上配发较有份量的短评、本报评论员文章和社论,报纸内容日臻充实。1983年实行总编辑负责、副总编辑分管体制后,各版稿件经编辑组稿交各编辑部主任签发,然后送总编辑审定。报纸出清样后,再由总编辑审签并送矿务局党委宣传部和局党委领导审签后,方可印刷。
三、组织版面
1975年,《矿工简报》每期4版,一版为要闻版,二、三版主要报导局内生产动态。1978年1月,报纸改称《战报》,每期仍出4版。一、二、三版基本没变,四版开辟文艺副刊,以《新花》标题,发表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同年7月,版面固定为一版要闻、二版生产、三版政文、四版副刊。二版先后开辟《革新之窗》、《安全生产》;三版开辟《党的生活》、《教育园地》;四版开辟《科学园地》等专版,还辟有临时性专栏。1979年4月,改称《鸡西矿工报》,每期仍为4版,一版要闻、二版经济、三版政文、四版副刊。1980年后,各版版面调整的幅度较大。二版先后增设《科技之页》、《好后勤》等专版、专栏;三版增设《工会生活》专版;四版增辟《工人文化宫》综合性文艺副刊(1982年改为《周末》)。1983年2月,版面又进行调整,一版增设《群英小传》和《新风歌》专栏;二版增辟《矿井上下》、《青年之友》等副刊专版;三版开设《社会新风》、《武装保卫》专栏;四版文艺副刊改称《开采者》,增设《科技与生活》、《学习》等理论专版。1984年,又在三版开设《思想政治工作》、《中小学生之页》和《社会窗口》等专版。1985年12月,又在一版上开辟《今日语林》言论专栏,每期1篇,主要围绕局内热点问题进行评论。
四、报纸校对
1975年,编辑部人员既编又校,编校没有明确分工。1977年,成立校对组,专门从事各版稿件校对工作。1983年报社机构调整,校对组由编辑部分出划归印刷厂管理。1985年,对校对工作提出“三校”要求,3校之后送审,最后由总编辑签字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