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

第二节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


  一、尘肺病防治
  1963年,全市首次对井下工人尘肺病进行重点普查。1973年成立市矽肺病领导小组,负责尘肺病的诊断。到1984年,普查了18个厂、矿,4421人,拍片万余张,确诊各种尘肺病人223人。其中,Ⅰ期病人179人,Ⅱ期34人,Ⅲ期10人。柳毛石墨矿对21名石墨尘肺病患者采用磷酸羟基呱喹药治疗,对控制尘肺病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二、职业中毒与防治
  市职业中毒防治工作是从1973年开始的。1975年,在120名从事铅作业的工人中进行普查,查出慢性中毒病人30人,采用静脉点滴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进行治疗。1个月后,这些患者的尿铅值都恢复了正常,自觉症状和体症有明显好转,相继重返工作岗位。1978年,在哈医大卫生系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教研室的直接参与下,对市焊接材料厂接触锰的96名工人和滴道化工厂、蓄电池厂接触铅作业的131名工人,通过环境卫生学调查(空气测定、体检、化验、物理诊断),有4名为慢性锰中毒,检出率为4.2%。15人为慢性铅中毒,检出率为11.5%。
  检出后,将这批锰中毒病人送省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院中毒科进行治疗。对铅中毒患者在滴道化工二厂临时小医院,采用依地酸钠钙(CaNa—EPTA)、二硫丁二钠(Ca—PMS)及甘草绿豆汤等中药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生产作业环境也进行了改造。普查5种中毒物,均未发现异常。
  三、放射线防护
  1976年,省卫生防疫站从事射线防护的技术人员,对鸡西市医用射线机器进行测定时,发现全部漏线不合格而引起重视,组织部分从事射线工作人员去密山县参观学习射线防护经验以后,各医院都开展了射线防护工作,并在市商业局职工医院召开现场会议。1977年,省卫生防疫站提出“限、集、屏”的措施。为了把这项新的防护措施学好、用好,市又组织部分从事射线工作人员第二次去密山县学习,并在商业局职工医院试点。1978年,全市除2台20毫安报废的X光机外,全部达到防护标准,成为全省先进市。市医院、矿务局总医院等8所医院获省医用x射线防护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