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道教
第五章 宗教
第一节 道教
1920年,梨树镇八家子村建庙宇,称八家子公所(今双合小学旧址)。庙宇分左右殿,有道士看守,供奉道教诸仙,信徒数百人。1933年,日本侵略者侵占梨树镇后,公所改为戒烟所,宗教活动由集中转为分散。
1930年,北平市(今北京市)白云观道士田志方迁往黄泥河子张家街(今红旗乡张鲜村),1935年被当地群众请入平阳镇东大庙担任住持,先后收纳14名徒弟,道教在平阳镇一带兴盛起来。田住持东大庙后,对东大庙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建。改建后的东大庙,有青砖鱼鳞瓦结构的前殿3间、后殿3间和东西廊房。组成一座规整、幽雅的四合大院。大院占地8600平方米,种有花草树木,每到春夏秋季,百花盛开,幽香扑鼻,犹如仙境。新建成的东大庙取名延慧宫。宫内装饰也十分考究,前后殿都有名仙道长的塑像。前殿中堂是吕祖,东间是城隍土地,西间是胡仙道人。后殿中堂是太上老君的塑像,西间是子孙娘娘,东间是财神爷和刘备、关羽、张飞塑像。塑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身高都在4米以上。延慧宫香火旺盛,每年正月初一、十五,四月十八、二十八,七月十五的庙会期间,宫内香烟缭绕,人流如潮。
1936年,平阳镇的董宗阳、陈宗阁夫妇同时出家,董随师住“东大庙”,陈因无道姑庵约师住家,同过宗教生活。秋季,平阳镇群众集资修建道姑庵,称“西大庙”,陈等8名道姑住庙。1943年,董前往双城堡“受戒”,第二年病故。1944年,陈前往奉天(今沈阳市)太清宫“受戒”,成为正式道姑。“九·三”抗战胜利后,陈宗阁等道姑迁住延慧宫,至1966年5月,尚有陈宗阁和张宗达、肖里贞等3名道姑。“文化大革命”初期,延慧宫被封闭,张、肖2人去世。1970年,陈被迫投奔鸡冠区亲属家居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为陈宗阁落实政策,但她仍住亲属家。1986年(77岁)迁居恒山区和平居民委,招收2名徒弟,同过宗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