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婚嫁
第四节 婚嫁
一、旧式婚俗
旧社会汉族男婚女嫁,悉遵父母之命,听媒妁之言,自主婚姻极少。其程序一般是:女方先送写有生辰八字的“庚帖”经男方家长请算命先生合婚后无属相相刘时,再考虑年龄、长相、身体、人品、针线活等其它条件。如男方家长同意,就通过媒人通知女方,下一步就是“换庚帖”、过小礼,即为订亲。婚前,男方择定婚期,通知女方做好准备,还要给女方过1次大礼,女方也要陪送若干嫁妆。婚日,新郎骑马披红戴花到女方家迎娶,在伴娘、娶亲娘、送亲娘陪同下,新娘蒙上红布盖头,由家兄抱上轿,放鞭炮、鼓乐齐鸣,一路上吹吹打打,接到新郎家中。新娘下轿时要抱着“宝瓶”跨过“马鞍”,取其“平安”之意。下轿后新婚男女同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之后由新郎牵引新娘进入新房,叫做“入洞房”。新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婚礼结束。然后摆酒宴,招待宾客。晚上,还要喝交杯酒,吃子孙饺子,并有一千人闹洞房,午夜散去。当地习俗女方婚后第3天(或七天)回娘家,叫做“回门”。
二、新式婚礼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废除封建买卖婚姻,实行男女婚姻自主,自愿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成为合法夫妻,受法律保护。50年代后,城市职工多举行“文明结婚”仪式,由男方单位工会主持,请单位领导作证婚人,双方父母、亲朋好友参加,向毛主席像和国旗敬礼,宣读结婚证书,新婚夫妇交换纪念品,主婚人致祝词,对新婚夫妇提出互敬互爱、勤俭持家、当好革命化夫妻的要求。然后,吃喜糖、点香烟、咬苹果,戏闹一阵。仪式结束后新郎引新娘回家。嫁妆非常俭朴实用,多为双铺双盖被褥及穿用衣物,有一对皮箱算是比较讲究的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婚礼大操大办、追求奢侈浪费之风兴起,嫁妆从过去的“四大件”(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发展到现代化高档家用电器和组合柜、席梦思床、沙发以及高级面料服装、金银首饰。男家娶媳妇,还要大操大办。迎亲甩轿车,大宴宾客,收受财礼,化费惊人。市委、市政府三令五申号召婚事简办,并要求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带头,但相互攀比、大操大办之风仍有禁不止。
移风易俗,实行“旅行结婚”者亦为数不少。即新婚夫妇在婚期内到外地旅游,小住一时,避免大操大办。也有由共青团或妇联组织本单位青年举行集体婚礼,仪式简单,新婚夫妇佩戴红花,双方亲朋好友齐集一堂,由会议主持人宣布集体结婚者名单,宣读《结婚证书》,由领导讲话,祝贺并提出希望和要求,婚礼即成。仪式过后举行茶话会或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