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
1958年
▲1月12日 中共鸡西市委召开会议,讨论部署整风整改、精简机构、下放干部等项工作。
▲2月2日 市直机关召开干部大会,欢送第一批下放干部31人,分别到红星、西太、梁家街、西鸡西农村落户。截止2月15日,全市下放干部1732人,占计划下放干部的54.2%。
△2月3日 中共鸡西市委召开农村三级干部会议,部署郊区兴修水利、积肥、发展耕畜和副食品生产。要求副食品供应逐步达到自给自足,保证全年蔬菜生产达到86426吨,粮食达到26831吨。
△2月 煤炭部在二二四技校的基础上创办黑龙江省煤矿干部学校,设1个护士班。7月正式组建鸡西煤炭卫生学校。
▲3月6日 大通沟水库工程开工。经过224个昼夜奋战,于10月10日竣工。总库容220万立方米,灌溉水田600公顷。养鱼水面10公顷,可养鱼300万尾。
△3月 鸡西矿务局二道河子煤矿建矿,年设计能力60万吨。
▲4月22日 中共鸡西市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进一步学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市掀起工农业生产“大跃进”高潮。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各行各业均受到冲击。
△4月 市人委选派105名农村干部、社员去856农场学习拖拉机使用技术。当年鸡西煤矿机械厂为支援农业生产,试制1台“热特—258型”轮式拖拉机,在城子河园艺场试用。
▲5月20—23日 鸡西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韩东光作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鸡西市第二届人民委员会,市长韩东光,副市长马晓村、毕勇、侯越。
△5月 鸡西市造纸厂工程开始施工。1961年正式投产,1979年年生产机制纸932吨。1981年试制碧叶牌药物卫生纸成功。
▲6月 全市掀起全民大办工业的高潮。地方工业改扩建企业17户。全民大办钢铁运动开始。
▲7月 鸡西市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1959年3月改为鸡西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7月17日 恒山煤矿300名妇女组织起来下井当采掘工人。到11月10日送道1110米,采煤3000吨。同年12月3日,妇女采煤队代表出席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
△7月 鸡西矿务局建筑材料厂试制无熟料低标号水泥成功,并在城子河乡二太保建小型水泥厂。当年10月投产,至年底生产200标号水泥147吨。1960年该厂移交市城建局,改称鸡西市水泥厂。
△7月21—27日 中共鸡西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共牡丹江地委书记处第二书记于天放出席大会并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王维之等25人组成的中共鸡西市第一届委员会。会议指出,鸡西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工业城市,郊区农业生产,要以蔬菜生产、养猪、养鸡为中心,逐步实现菜、肉、蛋基本自给,发展山区生产,养蚕,栽培果树,植树造林。从1958年开始,郊区农业生产要争取逐步完成“三步曲”:第一步是蔬菜生产自给;第二步是肉、蛋自给;第三步是水果自给。
▲8月16日 鸡西市划归牡丹江专署管辖。
△8月30日 中共鸡西市委召开党员干部紧急会议,传达中共牡丹江地委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意见,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北戴河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定》,并抽出58名干部组成7个工作团分赴各区、乡,协同基层规划、组织、建立农村人民公社。到9月6日,郊区农村卫星、团结、大同、东风、梨树、丰乐、麻山等农村人民公社成立。9月7日,7个人民公社7000名农民结队向市委报捷。10月初,全市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11月17日,梨树城市人民公社诞生。
▲9月11日 鸡西矿业学院成立。
▲10月 鸡西市师范学校成立,1962年整顿停办。
△10月 密山农垦局8510农场将柞木林场移交鸡西矿务局管理。林场总面积为4370公顷。
△10月 市民政局、教育局在鸡冠区试办1所聋哑学校。
△10月末鸡西矿务局与市人民委员会合署办公,实行政企合一;1961年11月政企分开。
▲11月29日—12月1日 中共鸡西市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钢铁、煤炭生产和节电、办电问题。截止11月末,完成全年生产750万吨煤炭的计划指标。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李范五到会作指示。省、地慰问钢铁大军代表团到鸡西市慰问。
▲12月 鸡西矿务局卫生处与鸡西市卫生科合并,成立鸡西市卫生局。
△12月 国家计委、煤炭部、林业部批准将边界与苏联接壤的桦木林场由牡丹江林管局八面通林业办事处移交鸡西矿务局管辖,林场总面积14136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