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站场建设

第二节 站场建设



  一、大庆站

  大庆站位于滨洲东部线158公里649米处,上行方向与龙凤站相邻,下行与让湖路站相接,是二等客货运输中间站。担负着大庆市管辖范围内生产建设物资和人民生活日用品的接运卸车、物资发运和客运等任务。
  大庆站的前身是萨尔图站,建于1903年,1977年1月1日改为大庆站。解放前,站内定员14人,其中白俄8人,站长是白俄人。站内3条半到发线,平均日装卸车3—5辆,属四等站。1949年冬,萨尔图牧场成立,人员增多,装卸量增大,1952年一度日装卸车达32辆,到1960年装卸车达150辆。1960年6月,经铁道部批准,将该站由四等站改为二等站,定员达 268人,同时开始了对车站的扩建改造工作。新建候车室1280平方米,扩建旅客站台4128平方米,到发线扩建为13条,增加线长6939米。扩建自动道岔50组,新建企业专用线等 14条,总长10948米,新建货物站台270平方米。为了解决机车整备作业,新建机车折返段,修建段管线 4条660米及其它辅助设施。1963年建了1座横跨13条线路,延长 171米的天桥。1964年新建行李房320平方米,增建旅客站台1620平方米,同时在萨尔图至让湖路间开通联络线,解决了列车对数多的运输紧张问题。1973年11月,随着铁路设备向电器化的发展,新建了信号楼,实现了电器集中连锁,改造了35组道岔,统由信号楼集中管理,使闭塞方式改为半自动控制。1976年修建了 3条停放高级列车的专用线。1979年,大庆站日装卸车量上升到 204车。为缓解装卸货物的紧张状况,当年和1982年分别配备4台16吨轮胎吊车。修建4座货物仓库,计2600平方米,增加了20个货位。
  由于齐齐哈尔至北京的40次特快列车的开通,大庆站又是齐齐哈尔至哈尔滨之间唯一中间站,除大庆地区日益增长的客流外,附近各县也多从此上下火车,使大庆站的客流量大大增加。

  二、让湖路站

  让湖路站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车站中心在滨洲东部线170公里304米处。站界在满洲里方向169公里444米,哈尔滨方向169公里439米,通辽方向419公里674米处。
  让湖路站是滨洲线、让通线中转车流的集结站,既是编组站,又是客货运输站,素有“小枢纽”之称。
  让湖路站建于1960年,前身是养路工区,历史上称“五十二号”小站。建站初期,站内有两条线路,职工30余人。随着大庆生产建设的发展,让湖路车站有了较大的变化。截止1985年,有到发车线12条,编组线9条,货物线3条,机车走行线2条,企业专用线 13条,段管线30条,并配有调车机 3台进行捣站作业,担负着三间房、齐齐哈尔方向,哈尔滨、大安北方向和大庆管理范围内运输的编组、解体、专用线取送等任务,每日平均接发列车 152列,计1236辆,是滨洲东部线较大的编组站。货运量有了较大增长,1961年,平均日装28车,卸 9车,发送吨数1155吨。到1985年,平均日装车增长到163车,卸车增长到156车,发送吨数达 275.7万余吨,年接送旅客69.1万余人。
  铁路机车、车辆、线路、信号、通信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也相应的得到了改进。1965年到1975年期间,陆续组建了让湖路车辆段、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负责车辆检修、保养、线路、道口设备的维修、整治和管理,以及为铁路运输生产提供通信、信号和技术设备。

  三、龙凤车站

  龙凤车站是滨洲东部线的一个营业性客货运输的中间站。1960年前,是安达养路领工区的一个工区,属昂昂溪工务段管辖。1960年11月 26日正式营业。当时只有两条线路,全长不到1公里,为五等站。接发列车不平衡,向外运的货物只有芦苇、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平均每日3—5车。到达的物资平均每日50车左右,最高达 100余车。有时到达超长列车,站内线路容纳不下,就站外停车,分解接入站内作业。1963年扩建后,成为客货车场分设的纵列式车站,南场为客车场,北场为货车场。1963年 3月改为二等站,担负着直达列车的会让、越行和结解列车的甩挂作业、旅客运输、货物装卸、列车编组始发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运输受到干扰,管理混乱,仅1972年就发生事故16起,其中重大事故、大事故6起,占全局大事故总数的1/3。经过整顿后,扭转了被动局面。从1973年初到1974年2月初,没有发生任何大小事故,被评为哈尔滨铁路局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随着大庆石油化工生产的发展,龙凤车站得到不断改造和扩建。1961年3月运输室安装了电气路牌半自动闭塞机,车站安装了进出站信号机。1963年3月,线路、道岔、信号机操纵改为“640”型继电式半自动闭塞和道岔集中操纵台的信号楼。1985年龙凤车站配备2台固定机车,有7个调车组,47条站管线,总长24.5公里。平均每日办理客货列车86对,卸车50辆,装车238辆。

  四、卧里屯车站

  卧里屯是大庆30万吨乙烯联合化工厂和大庆化肥厂的所在地。卧里屯车站设在横贯卧里屯的滨洲东部线137—140公里处。
  该站建于1903年,1947年建成为列车会让的五等站,属安达站管辖,1949年设旅客乘降所,1950年1月1日开始办理客运售票业务。1963年大庆在卧里屯筹建生产橡胶、酒精等 3套设备,站线增至3条半,并铺设企业专用线3条。1967年1月1日正式办理客货营运业务,改为四等站。1973年国家正式在卧里屯建设大庆化肥厂,货运量骤增,平均日卸车达13车,人员按三等站配备。到1975年,站线扩建到6条,修建运输室、信号楼各1座,同年行政归齐铁分局领导。1976年9月18日,大庆化肥厂建成投产,修建专用线6条,备有调车机(内燃)2台,装车机6台,日装最高能力达60车,到 9月25日第一列(22车)装载尿素的列车,从这里发往肇东、尚志和佳木斯等地。1977年6月,齐铁分局决定,该站按二等站配备人员,职工达166人。
  1979年2月,大庆 30万吨乙烯联合化工厂工程开工建设,13套装置均为进口设备,量多、件大,有的1件重达370多吨,给卸车带来困难。铁路职工积极修建站线,使站线增至16条,新建专用线4条,平均日卸车能力达到100车。1981年 9月乙烯工程恢复建设后,货运量又有增加。1982年3月27日创日卸231车的历史最高纪录。
  截止1985年,卧里屯车站有职工182人,站设5座,站线16条,货物装卸线2条,吊车线1条,企业专用线13条。主要装卸机具有20吨龙门吊1台,卸砂机2台。
  在大庆市境内的滨洲铁路线上还有喇嘛甸车站和齐家车站,分别为泰康车务段管内的四等站和五等站。喇嘛甸车站建于1903年,是四等站,有 4条到发线,1945年后开办客货运输业务。齐家车站建于1960年,为五等站,当年营业,办理客运和接发列车业务。

  五、银浪车务段

  银浪车务段,组建于1971年10月,属二等站段。位于让通线让湖路至大安北区段。线路长129公里, 北在让湖路接滨洲线,南到大安北连长白线,中间横跨肇源县境。1966年通车时,这个区段内有10个车站,其中向阳、健民、劳动屯、创业庄、兴无、立志、新肇、林源 8个站属齐齐哈尔铁路局白城子分局立志线路段领导;银浪和独立屯站由齐齐哈尔铁路分局直接管辖。1968年初这10个站移交大庆铁路地区管辖。1969年8月1日到1971年8月1日,银浪车务段先后增设了太阳升、新华屯、革志、他石海、八村和壮志车站。至此,在这一区段内共有16个中间站,其中健民、劳动屯、向阳、八村 4个站只办理客运业务,其余站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在大庆市境内的有壮志、独立屯、银浪、创业庄、林源、八村、兴无、新华屯、向阳、立志、太阳升、劳动屯12个火车站。
  银浪车务段的主要任务是发送石油和建设物资的到达卸车,办理接发客货列车和调车作业等业务。主要作业站有6个。
  (一)林源车站。为客货运输站。1966年10月 1日开始营运以来,担负着南三油库的原油和林源炼油厂成品油的发送任务以及林源炼油厂、东北输油管理处、采油四厂、采油五厂建设物资的到达卸车任务,平均每天发送原油和成品油6000多吨,卸各种物资14车左右。此外,还担负着上述单位和附近农村的客运任务。
  (二)银浪车站。为客货运输站。1966年10月正式办理营运业务。主要担负银浪物资仓库、汽车配件公司、农机公司、采油二厂等单位建设物资的到达卸车任务和各种物资的发送装车任务。平均每天卸车120多辆,发送装车55辆。还担负附近单位的部分客运任务。
  (三)太阳升车站。为客货运输站。1969年8月开始办理营运业务。主要担负太阳升物资供应仓库、采油七厂、输油首站的建设物资到达和部分发送任务,平均每天卸车28辆。同时,还担负附近旅客的接送任务。
  (四)立志车站。为客货运输站。1966年10月办理营运业务。主要担负大同区市政建设物资的到达和地产粮食、甜菜、土特产品、苇草等的发送任务,平均每天卸车4辆,发送190多吨。同时,担负着附近旅客的接送任务。
  (五)新华屯车站。为客货运输站。1969年 8月开始办理营运业务。主要担负新华发电厂燃料油的到达与和平牧场的到货卸车和部分发送任务,平均每天卸车40辆。同时,办理旅客的接送业务。
  (六)壮志车站。为客货运输站。1971年 8月开始办理客货营运任务。主要担负土特产品公司的物资到达卸车和旅客的接送业务,平均每天卸车3辆多。
  1984年6月30日,新肇、革志、太阳升、健民和劳动屯 5个车站,43.93公里路线划归沈阳铁路局白城子分局管辖。其余车站, 85.07公里路线仍由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分局大庆铁路地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