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村金融 一、集体存款
集体存款来源于乡镇企业、联营企业和农村国营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村机关、学校、部队等单位。1980年以前,农村集体存款均存入大庆财务处。1980年以后开始存入当地农业银行营业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集体收入增加,农村集体存款余额1984年达到最高峰。
大庆市农村1973~1985年集体存款余额变化情况统计表 表127
单位:万元
二、贷款
(一)对象和种类
银行和信用社在农村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各种经济联合体,农村承包户及个体户从事工、农、林、牧、渔等业生产,商品流转活动和第三产业所需的贷款。
发放贷款的种类有生产费用贷款、生产设备贷款、农民生产和生活贷款。贷款的项目有国营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国营企业结算贷款、粮油和种子公司贷款、国营工商企业中、短期设备和大修理贷款、农副产品预购定金贷款、国营农业(包括国营农、林、牧、渔场)贷款、农业承包户(包括农、林、牧、渔业等)贷款、小水电贷款、乡镇集体工商企业贷款、集镇个体工商服务业贷款、灾区口粮贷款、开发性贷款、农民专业户贷款、支持信用社贷款等。
建国初期,大庆地区的农村贷款主要是对农民发放副业和林业贷款。发放农业贷款的主要方法是驻各区的“农金”员走村串户,对农民发放副业性的生产贷款、生活贷款。
1958年以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贷款的种类随之增加,银行贷款主要有农业生产费用贷款、农业生产设备贷款、乡镇企业贷款、信用合作社贷款、灾区口粮贷款。
1979年和1980年为增加蔬菜种植面积,发放了67万元的农业机械化等项贷款。
1982年对全市种植蔬菜的51个生产队,发放了103万元的委托贷款。
(二)期限和利息
市农业银行确定农业贷款的期限,一般是合同规定归还贷款的时间,对逾期不归还贷款的按规定加收利息。贷款利息一律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利率。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从近几年开始,按照国家和上级银行规定的幅度,进行了上下浮动,浮动标准不超过20%。
大庆市农业贷款利率变化表 表128
单位:厘
(三)发放及效果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贷款发放不注重经济效益,造成大量陈欠贷款,到1979年 8月末,农业贷款占用金额743万元。当时共有558个生产队,除70个生产队不欠贷款外,剩下的488个生产队平均欠银行贷款13万元,最多的1个队欠贷款16万多元。
1980年,由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贷款发放较早,到3月末共发放各项农业贷款631.4万元。农业贷款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贫队占压的贷款逐年减少,1978年为 170万元,1981年减少到100万元。农民贷款资金占压也在逐年减少,1978年为468万元,1980年为 361万元,1981年下降到305万元。
贷款注重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如扶持祝三乡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使这个乡从1979年开始,连续3年丰收。1980年全乡仅葵花、甜菜两项收入就达130余万元,38个欠款的村屯有26个还清了银行贷款。当年发放的15.3万元贷款全部收回。还收了近7万元的陈欠贷款。
1982年,农村开始实行联产到户生产责任制,贷款发放的对象由生产队变为承包户(组),与33700个农户发生了信贷关系,占总农户的76%,重点扶持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工商业、第三产业。
大庆市农业银行1973~1985年贷款发放统计表 表129
单位:万元
续
三、信用合作社
(一)存款与贷款
1955年以前,大庆信用社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办理存款、贷款业务。1956年后逐步发展到承办农村转帐结算、会计辅导和现金管理等农村金融业务,执行农业银行基层机构的职能。1977年以后,信用社存款余额上升较快。1978年存款达421.34万元,到1985年上升到 2006.84万元,存款主要来源于集体和农民个人。
大庆市信用社1973~1985年存款情况统计表 表130
单位:万元
信用社发放贷款项目逐步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贷款种类有支持专业户的生产费用贷款,生产设备贷款,乡镇企业贷款,集体农业贷款,农民口粮、治病、换季性生活贷款等。
大庆市信用社1975~1985年贷款发放情况统计表 表131
单位:万元
(二)扩股分红制
1983年龙凤信用社在实行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对入股20多年未分红的社员股金进行第一次分红,红利金额达8000多元。1984年有 8个信用社对所有入股社员进行股金清理。共清理入股户数14723户,股金11.3万余元,红利金额达31911元。全市在股金分红的基础上实行了扩股分红制。到1985年末,入股农户达65%以上,股金20.8万余元。
(三)盈亏情况
市信用社成立以来,自有资金不断扩大,经营状况良好。1978年 5个信用社亏损,1979年以后,逐渐消灭了亏损社,积累逐年增多。1985年盈余48.9万元。(见表132)
大庆市1973~1985年农村信用社盈亏情况统计表 表132
单位:元